$为了共同梦想而努力
2004年,被称为绕月探测工程的开局年。这一年先后完成了发射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制订、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制订、地面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制订、卫星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运载火箭系统的初步研究,并开始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
这也是欧阳自远最为忙碌的一年,作为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都需要他的参与。时间紧张,欧阳自远恨不能把自己分身成无数个,对每一个攻关项目都能够亲力亲为。常常,每个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即便这样,欧阳自远还觉得自己太浪费时间。随着一个个关键技术攻关成功,欧阳自远的头发也白得越来越多……
2005年,是绕月探测工程的攻坚年。这一年主要以质量可靠性为中心,全面展开初样研制与试验,进行系统间接口协调和技术攻关,工程的技术风险逐渐化解,系统间接口关系得以明确,各系统技术状态得以确定。
这又是一个让人殚精竭虑的一年,欧阳自远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对接试验城市之间。飞机成为他休息的惯常之地。
2006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绕月探测工程第三次工作会暨决战动员会上,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宣布:2006年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决战年,年内卫星、运载火箭系统要完成正样飞行产品的生产研制,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完成系统的集成、联试,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
6月18日,出席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在福州表示,绕月探测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已完成方案与初样设计工作,正样正在按原计划进行研制中。计划于2007年4月底前发射,这是权威人士首次在公开场合透露卫星上天的时间。
7月8日,国防科工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强宣布,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已于2004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几年来的精心研制,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计划于2007年内发射升空,拉开月球探测工程的大幕。
黄强还介绍,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在进入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千米之外的遥远太空,即相当于当年“东方红一号”地球卫星距地面数百倍的距离外,向地球传回一组优秀的中国乐曲。为此,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提出150多首建议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投票并结合专家推荐、评选,最终在10月份选定30首曲目。
值得一说的是,在这150多首建议曲目中,自然有红色经典《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红旗颂》等,引人注目的却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昆曲《游园惊梦》等传统戏曲选段,富有地域特色的《青藏高原》《跑马溜溜的山上》《茉莉花》,经典流行的《祝你平安》《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等等民歌呵气如兰、飘荡宁馨、大气柔婉的通俗歌曲也在建议曲目之中。
7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欧阳自远做了报告:嫦娥一号所担负的四大科学任务的卫星有效载荷均已交付,它们共7种,分别是用于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的CCD相机和激光高度计,用于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的成像光谱仪和伽马/X射线谱仪,用于月壤特性探测的微波辐射计和用于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粒离子探测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征途绝不平坦
在月球探测工程上,我国现有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具备了发射卫星的能力。但是,以运载能力为例,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的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都超过了我国,其中最大的推力达到了二十六七吨。而我们的火箭能够送到月球的重量,包括燃料在内,不超过4吨。要想实现载人登月,必须首先保证人能够安全返回,人才是第一位的。为了这一目标,登月时不仅要带上发射时用的东西,还要带返回时用的东西,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这些东西加起来重量起码在30吨以上。
虽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超过了90%,但是该系列12种型号的运载火箭只进行了70多次的发射,平均每种运载火箭6次左右,发射次数还太少。而且,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用的助推剂是四氧化氮和偏二甲肼,这些推进剂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不利于环境保护,国外现在都已经开始使用氢氧、煤油等清洁助推剂。因此,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可靠性和环保指标等问题,都将有可能影响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研制卫星及卫星轨道的设计上,我国已取得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在此次嫦娥一号奔月过程中,必须进行2—3次的轨道修正,以便及时观察卫星的轨道运行情况,如有差异,就得马上修正。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当卫星进入月球引力区时,要对卫星进行适时“刹车”,由其被月球引力捕获。倘若“刹车”晚了,就得撞到月球上去,而“刹车”早了,则会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