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32章 外科疾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外科疾病(2 / 3)

【功效】清肝散结。主治颈部淋巴结结核。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多见于妇女产后尚未满月哺乳期,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约占80%。

本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初乳头皲裂、刺痛,继而乳房胀痛和硬结,全身不适,甚至畏寒发热,进一步发展则乳房肿胀,剧烈疼痛和压痛,呈蜂窝织炎表现,全身出现寒战高热。

本病中医称“乳痈”,又名“外吹乳痈”,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脓成后应切开引流。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复方仙人掌糊

【配方】仙人掌(去皮刺)150克,青黛30克,朱砂30克,冰片15克,甘草5克。

【用法】仙人掌捣烂如泥,其他药共研细,与仙人掌泥共调糊。直接涂于患处,保持湿润,轻者日涂3~5次,重者日涂5~8次。

【功效】清热,拔毒,化腐。主治乳痈。

【方药解析】仙人掌有明显的抗炎药理作用,有报道仙人掌2份,生姜1份,捣烂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腮腺炎等,每日换药1次,结果均能获效,治愈时间3~5天。

乳毒散

【配方】蜈蚣2条,斑蝥5克,僵蚕6克,全蝎8克,蝉蜕5克,半枝莲10克,鸡蛋4个,麻油200克。

【用法】将上药放在油锅内,炸煎后将油点燃,烧成炭后压碎成粉,即成。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将药1次服下(乳毒散约50克,开水冲服)。急性乳腺炎每晚服1次;慢性乳腺炎隔日晚上服1次。服药后即入睡,加盖被子使其出汗。

【功效】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主治乳腺炎。

乳没蜂黄膏

【配方】乳香、没药、大黄、蜂房各10克,蜂蜜适量。

【用法】先将上四味药研为末,后加蜂蜜捣如泥状,敷于乳房结块处,外敷面积超过肿胀范围(直径)5厘米左右,用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乳痈。

通乳汤

【配方】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5克,赤芍、皂角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小叶增生,多发生于25~40岁妇女。本病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乳房单侧或双侧能扪及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可被推动。肿块在经期后可有所缩小,乳头常有溢液症状。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常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有关。治疗则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活血行瘀,或化痰散结之法。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消癖汤

【配方】丹参、穿山甲、延胡索、海蛤粉各20克,月季花、青皮、佛手片、姜黄、香附、露蜂房、猫爪草各15克,生牡蛎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随症加减】肿块较硬者加石见穿、三棱、莪术;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芪;腰膝无力者加山萸肉、杜仲、鹿角霜;心烦不宁者加栀子、生地。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软坚。主治乳腺增生病。

山甲全蝎胶囊

【配方】炮山甲,全蝎,蜈蚣,延胡索。上述药物剂量按2:1:1:1.6配伍。

【用法】上述药物烘干(控制在40~60℃)混合研细,过100目筛分装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25克。每次2粒,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若效果不明显,剂量可逐渐加大至每次4粒,1日4次。一般服药3~4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主治乳腺小叶增生。

乳癖消

【配方】天冬30克,大贝母12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芥子10克,白僵蚕10克,露蜂房1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荔、橘核各12克,鹿角片(先煎)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生麦芽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症。

【方药解析】天冬系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所含天冬多糖具有抑瘤作用。

鹿甲散

【配方】鹿角片、穿山甲各60克,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各100克。

【用法】上药混合研细末,过80目筛。每次9克,每日3次,饭后用温水送下。连服3个月。

【功效】补肾温阳,化瘀散结。主治乳腺小叶增生。

【方药解析】鹿角水提物可抑制己烯雌酚所致乳腺增生大鼠血中催乳素的升高。故在治疗乳腺增生中经常配伍他药使用。

乳腺增生汤

【配方】柴胡10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