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验方,大疗效> 第32章 外科疾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外科疾病(1 / 3)

疮痈

疮痈大多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痈证”范畴。本病皮损局部红肿热痛,浸润明显,中央多呈坏死,形成脓栓状,似蜂窝,日久形成大片溃疡,上有污灰色脓性分泌物,好发于颈、项、腰背,常伴有高烧寒战等全身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生;或因阴虚内热,复感外邪,以致热毒壅阻经络,气血壅滞而运行不畅,毒发为疮痈。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大黄蜂蜡药膏

【配方】大黄10克,川芎10克,白芷6克,冰片0.5克,蜂蜡适量。

【用法】将大黄、川芎、白芷浸泡在麻油中,浸透后在火上炸至大黄、川芎变成黑色,冷却后用纱布过滤去渣留油,将蜂蜡加入药油中,外加热熔化,待油温降至60~70℃时加入冰片搅匀,放冷即成。取适量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疮疡处,2~3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主治疮疡。

仙方活命饮

【配方】穿山甲片、防风、赤芍、白芷、当归尾、贝母、天花粉、皂角刺各10克,没药、乳香、生甘草、陈皮各6克,金银花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病重者每日2剂。

【随症加减】热盛加蒲公英、连翘;湿重加黄柏、车前子;寒重加桂枝、姜;气虚加黄芪、太子参;肝郁加柴胡、生山栀。同时外敷黄地膏(黄芪、地榆、当归、红藤、冰片粉配制而成)。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疮痈肿毒初起。

【方药解析】仙方活命饮载于《校注妇人良方》,原方剂量较小。现方中剂量大约为原方的3倍。本方也可用于乳腺炎、阑尾脓肿、有头疽的治疗,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若配伍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同用,效果更好。

黄石散(膏)

【配方】

①黄石散:黄柏、煅石膏、皂角、漏芦、连翘,剂量按5:4:3:3:2配伍。

②黄石膏:黄柏、煅石膏、皂角、漏芦、连翘、穿山甲片,剂量按5:4:3:3:2:4配伍。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使用时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调黄石散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黄石膏则用香油调匀装瓶备用。

【功效】①黄石散:清热泻火,解毒散结。主治疮疡初起。②黄石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治疮疡中后期脓成期。

创愈膏

【配方】铅粉6克,大黄10克,黄连20克,黄芪30克,黄柏30克,干姜粉30克,樟脑6克,冰片6克,来苏儿2毫升。

【用法】以上药物研细末,过120目筛,加凡士林适量调制成膏备用。使用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按创面大小将膏药均匀摊于无菌纱布上,覆盖创面后以胶布固定。未破溃者直接将膏药涂布后覆盖固定。一般1~2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愈疮。主治各种疮疡。

银芷消疮汤

【配方】金银花30克,白芷9克,当归、丹参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病轻每日1剂,病重每日2剂。

【随症加减】疮痈初起伴有寒热者,加白菊花、荆芥各9克;伴高热者加生石膏20克,大青叶15克;痈将化脓者加穿山甲、皂刺各9克;化脓后伤口不愈者加生黄芪15克;乳腺炎加蒲公英20克,橘叶5片。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疮痈。

颈淋巴结结核

颈淋巴结结核是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疾患,感染病菌为结核杆菌。病变好发于颈部和耳后,本病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转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常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由于病变部位颈部结块重叠如贯珠之状,中医称为“瘰疬”,俗称“老鼠疮”。

临床常用验方如下:

猫爪草

【配方】猫爪草120克(儿童减半)。

【用法】加水煎沸后,再用文火煮0.5小时,过滤,取液200~250毫升,加黄酒50~100毫升,红糖少许调味,1次服用,服后卧床盖被,令出汗淋漓透彻。次日将药渣再煎1次,不必再加黄酒和卧床取汗。每2日1剂,6日为1个疗程,隔4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药渣可加水再煎取药液,温洗患部。

【功效】散结,解毒,消肿。主治颈淋巴结结核。

【注意】治疗期间,禁食母猪肉、马肉、牛肉、公鸡等;禁止性生活。

独味夏枯草

【配方】夏枯草5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饮用时可加适量食糖以调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