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两性关系> 第8章 就业与收入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就业与收入 (1)(1 / 3)

在女性就业方面,几个世纪以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已经成为潮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女性所占的比例迅猛攀升,女性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但是,女性就业方面也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些文化如阿拉伯文化中,女性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其次表现为女性就业结构较男性低。女性就业集中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就业结构偏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女性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女性就业结构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女性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女性就业结构和收入水平,使女性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性的水平。

讨论就业,必须首先分清两个概念,一个是有酬工作,另一个是包括家务劳动在内的总工作量。如果仅看有酬工作,男性的工作量是超过女性的,但是如果看总工作量,女性就大大超过了男性,因为绝大多数家务劳动是由女性来承担的。

按照上述两个概念的区分,目前女性承担着大部分的全世界总工作量,但只取得全世界总收入和财产的极小部分。具体数字是在1980年哥本哈根的联合国女性大会上公布的。据统计,女性承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工作量,但只得到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收入,百分之一的财产。这百分之一的财产中的一部分还只不过是男性所有权的假面具,为了逃税而已。(French,30)在1985年于内罗毕举行的“审查和评议联合国女性十年成就世界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女性一天都干两个工作日,欧洲有工作的女性的劳动时间平均要比她们的丈夫多一倍。此外,1984年,全世界一半的粮食是由女性生产的。在非洲,女性从事四分之三的农活。全世界有45%的食物是由女性生产出来的。(《人民日报》1985年7月17日)因此可以说,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全世界女性的地位大大低于男性。

从全世界范围看,女性的劳动(家务和养育)从未被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在内。女性没有被计入劳动力,因为她们的劳动没有报酬。或者是因为男性拿走了她们的报酬,或者是她们的工作不被当作工作。女人在家里、在办公室、在工厂、在农村劳动,男人享受。女人养育孩子的工作不被承认为劳动。在工作领域,男女两性的文化和历史经验不同,原因就在于性别化的劳动分工。从历史和跨文化的角度看,有酬工作属于公领域;无酬工作(家务)属于私领域。男性的工作角色是一生性的,其他角色都服从这一角色;而工作对于女性只是辅助角色,她们的主要角色是母亲和妻子。这种劳动分工持续的时间太长了,以致对这种状况的改变变得相当艰难。

一、就业人数及比例

按照有酬工作的统计尺度,在1950年,全世界经济活动人口比率为43.9%,其中男性为60.4%,女性为27.5%;到1975年,全世界经济活动人口比率为41.5%,其中男性下降为53.8%,女性上升为29%。从地区比较中可以看出,发达地区的女性经济活动人口比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1950年,这一比率在发达地区是32.5%,在欠发达地区是24.7%;1975年,发达地区为35.3%,欠发达地区为26.3%。总的看来,女性参加到社会劳动中来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在统计女性就业率时,应当分清两个定义不同的比例,一个是女性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另一个是女性劳动力在女性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前者是女劳动力与男劳动力相比;后者则是女劳动力与女性人口相比,又称女性就业率。先看前者——女性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按高低顺序排列:前苏联为48%;北美为38%;西欧为34%;亚洲为34%;大洋洲为33%;非洲为32%;拉丁美洲为24%。再看后者——女性劳动力在女性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亚洲为46%;非洲为44%;发达国家为43%;拉丁美洲为30%。中国的这个比例为5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女性在有酬劳动中所占比例斯洛文尼亚亚美尼亚莫尔多瓦俄国瑞典贝宁保加利亚芬兰拉托维亚莫桑比克罗马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越南匈牙利牙买加朝鲜波兰斯洛伐克乌克兰加拿大中非共和国捷克丹麦乌兹别克斯坦英国中国法国挪威德国日本新西兰爱尔兰印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Nelson,etal.,525)从上表可以看出,女性在有酬工作中占比例最大的是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北欧国家次之,最差的是亚洲和阿拉伯国家。中国的状况居中,因为中国虽然具有亚洲的文化传统,又加上了共产党国家计划经济的新经验。中国女性在有酬工作中所占的43%的比例就是这两种因素对冲的结果。由此也可看出,影响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两个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