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每天一堂心理课> 第13章 爱情篇:学会如何去爱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爱情篇:学会如何去爱 (4)(2 / 3)

初恋是人一生中最初的恋爱经历,纯洁美好如童话般,往往刻骨铭心,让人难以忘怀,有的人把对初恋美好回忆埋藏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也有的人一直都无法放下那段感情。

案例

小Q讲述了她的初恋:“我的初恋是在大学,他是我们班的班长,高大帅气,很多女孩都喜欢他,我们经常一起上自习,渐渐互生好感,虽然我们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给我留下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后来,出现了比我更吸引他的女孩,我们平静的分手了。现在,我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我仍然忘不了他。我现在的男朋友就是因为和初恋长得特别像,所以我才同意和他交往。”

点评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第一次恋爱时年龄通常比较小,一方面心智不成熟,情感世界丰富多变,自控力、判断力都比较差,多是一时的冲动。另外,初恋多发生在学生时期,经济不独立,所以没有具备守护爱情的能力,加上家人怕因此影响学业而进行的打压等,都使初恋多以失败告终。那么初恋为什么刻骨铭心呢?就在于它的未完成性,心理学家蔡戈尼说:“人天生有种做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而那些未完成的事则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蔡戈尼效应。人对未完成的初恋会有更高的期待和憧憬。沉溺于初恋,就可能痴迷、偏执,甚至无法自拔,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下一次的恋情,就想上例中小Q一样,从现在男友身上寻找初恋的影子,其实对现任男友很不公平,是自私的表现。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初恋与失恋,重新振作起来。

第86天 因为阻力存在的爱情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会有些爱情因为阻力而存在,而且阻力越大,爱情越热烈,阻力消失,爱情也不复存在了,这听起来很奇怪,但能用心理学来解释。

案例

小A和小B是高中同学,她们的恋爱从最开始就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首先是想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小A的父亲想让小A嫁给有钱的战友的儿子,而小B的父母则认为小A的父母势利。就连小A的好友都劝她不要和小B在一起,说小B学习不好,是校园里的小混混,可是他们却铁了心似的在一起。高中毕业后,她们一起去外省打工,过了两年,父母想让他们回家结婚时才知道,他们不久前已经和平分手,原因是渐渐感到生活的平淡无味,从吵架最后升级到分手。

点评

小A与小B的例子充分说明有些爱情是因为阻力存在的。心理学上把这种因阻力存在的爱情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方家族有世仇,所以他们双方的家庭极力阻挠,但这并未使他们分手直到以死殉情。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因为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心理抗拒,这种心态又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增加对自己所选对象的喜欢。就像小A与小B父母越反对他们,他们产生心理抗拒反而使恋情更牢固,而当恋爱阻力不在时,他们却失去了相爱的力量。所以经历过重重阻力和考验的爱情却不一定能经受平凡生活的考验。

四、爱的保鲜期

第87天 情人眼里出西施

恋爱中的人经常可发现这样的事情,别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人在对方看来却是一身的优点,别人看来很普通甚至丑的人在恋人的眼里却很美,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

王强是个很内向的小伙子,一次和几个老乡聚餐时,认识一个女孩,当女孩笑盈盈地望着他时,王强看到窗外的阳光洒在她乌黑的披肩长发上,非常的美丽,有人说喜欢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就在这一瞬,王强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并向她求婚,虽然王强知道女孩曾在发廊从事过“特别服务”,但他不在乎,可是这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父亲甚至说如果他一再坚持就和他断绝父子关系。女孩知道后离开了王强。为了结束自己的烦恼和痛苦,王强去求助心理医生。经过询问医生发现,王强的初恋,一个高中同学也有这样披肩的长发。

点评

心理学上有个“光晕效应”,即由一点扩展到全部,受其影响,人们对事物本来的面目会产生模糊感,常“见其一点,不及其余”,也有的会产生“迁移”心理,就如王强那样,在心理上他真正喜欢的是自己高中时的女同学,因为喜欢她而喜欢上她披肩的长发,又因为喜欢上她披肩的长发而喜欢上一样有一头长发的发廊女。其实这背后是王强的自卑,由于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心仪的女孩而没勇气向其表白,担心被拒绝,有损自尊,所以就追求被拒绝可能性小的发廊女。但这种审美错觉和以偏概全的心理常引发婚姻危机。当我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时候发生审美错觉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指导和修正,对异性美的审视不但包括其外在的体貌特征,更应包括他(她)的心灵。

第88天 异性之间的友谊

很多人认为:异性朋友之间没有亲密无间的纯洁的友谊关系,最终不是要发展成为恋人就是陌路人,你觉得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