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糖尿病防治100分> 第22章 糖尿病的治疗(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糖尿病的治疗(8)(2 / 3)

,中医药却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确实,目前在糖尿病医药广告中出现的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就是运用中医原理来根治糖尿病的。中医没有糖尿病的说法,只有提到一种“消渴”比较类似于西医里面的糖尿病。

不可否认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宝库,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医中药能够为西医药治疗糖尿病起到一种比较有益的补充作用,谈中医中药能够根治糖尿病是一种盲目夸大和不负责任的说法。市面上有些人打着“纯中药”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其所出售的药品中加入几分钱一片的优降糖、降糖灵等西药,这样做是牟取暴利,还常常因为剂量应用不当而害了患者。近年来就有这样的虚假药品被查出而禁止销售,更是损害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声誉。目前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办法用药物根治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生物界、医学界许多新理论的提出,基因、纳米等“高科技”的名词也不可避免地被广告发布者们拿来迷惑消费者,而“基因疗法”便是继“中医理论”之后在糖尿病医药广告中出现得最频繁的词语:从治标到治本、从对症下药到解除病源,“糖尿病基因新疗法”将彻底扭转糖尿病不能从根本上康复的传统观念,也将结束糖尿病患者终身痛苦的历史。

可事实上,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研究出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导致绝大多数糖尿病发病的遗传缺陷也还没有被发现,更谈不到修复缺陷了。虽然近来在糖尿病遗传学研究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可以应用于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基因治疗方法。基因治疗糖尿病还不可行。

糖尿病患者需要对自己有责任心

近年来,伴有“三高”的高危群之中,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而引发了病症。2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饮食及生活方式而引发的病症。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由于健康意识的缺乏,即使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也不能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从而耽搁了治疗时间,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另外,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日趋增多,儿童肥胖症及糖尿病越来越趋向于年轻的孩童。现代儿童,在饮食上偏于甜食之类的食物,并且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运动。课程太多,有些孩子周末还要去补课。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讲,血糖控制的好坏,与家长的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患病时间较长的患儿,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一般糖尿病患儿需要3个月复查1次,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准时地带孩子来复查。孩子得病时间长了,家长对孩子疾病的关心程度就慢慢下降。不来复查的后果是,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不能把血糖调整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所以,家长带孩子按时复查,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

不要轻信治根的“良药”,鼓足信心,长期治疗才是战胜糖尿病的唯一出路。

6.怎样选择糖尿病药物

许先生受糖尿病折磨多年,自己天天都得控制饮食,为恢复正常的血糖和身体各方面机能,凡有人推荐降糖药或保健药,他都会试试,甚至还高价购买过所谓的“特效药”。直到听说“糖脂宁胶囊”吃死人,才知道盲目吃药太危险了。许先生对各类降糖药的盲目信赖,也反映出他对治疗糖尿病的迫切。许先生在老伴的陪同下听了很多糖尿病知识讲座才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就目前医疗水平尚不能达到完全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因此,对一些宣称能彻底根治糖尿病的产品要特别提高警惕。而且,即使某些药品是合格产品,也并非都适合自己,最好经过正规医院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许先生心有余悸,幸好“乱吃药”的时间不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是老老实实听医生的吧。

有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吗

没有,糖尿病用药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一步到位的,患者选药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怎样选择和应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通常可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证。

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量不足,所以只有补充相应数量的外源性胰岛素才能使病情得以控制,医学上称为“替代疗法”。此外,对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如果体格明显瘦弱或有感染、发热及酮症酸中毒的症候,或患者有需进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或妊娠妇女等情况,也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对于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则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此类药物的最大优点是免去了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不便,降低治疗费用,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例如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迪沙片等。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轻、中度成年型糖尿病患者,而其具有服用方便,降糖快,效率高,促进胰岛素按需分泌,对内脏器官损害小,并能同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

糖尿病是一种较多见的慢性病,发病率还有上升的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