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糖尿病防治100分> 第13章 糖尿病的预防(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糖尿病的预防(7)(3 / 3)

“知道什么是糖尿病吗?”妙妙下意识的想要捂住耳朵,但是良好的家教阻止了她在陌生人尤其是对她很亲切友好的陌生人面前的无礼行为,她低着头嘟囔道:“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医生的声音和蔼动听,淡淡微笑道:“那让我告诉你。”谈话就此开始,在一次次的讲解中妙妙知道了什么是糖尿病,原来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此后这位医生便成了妙妙的“好朋友”,在其恐惧、劳累的时候给予其鼓励,让妙妙走出了最初的艰难阶段。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要请专业人士帮助吗

是的,如果有条件的话,邀请专业人士配合,没有经验的家人也尽量不要好心地“揣测”,以免延误病情。

怎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1.怀疑和否认心理。

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心理护理处方: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应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失望和无助感。

患者一旦被确诊,将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患者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

心理护理处方: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心理护理处方: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

4.自责自罪心理。

患者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心理护理处方: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糖尿病心理研究新思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