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糖尿病防治100分> 第12章 糖尿病的预防(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糖尿病的预防(6)(2 / 4)

进受水压较轻,但水波对皮肤的压迫拍打可起到全身按摩作用。游泳还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长期游泳可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人在冷水中身体还会消耗大量储存的糖原与脂肪燃烧产生的热能来维持恒定的体温。心血管的保健和体重的控制都是控制糖尿病的必经之路。

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要在充分考虑到自身体质和病情是否适合游泳才可做此项运动。在游泳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先做些热身运动使心跳、呼吸的次数逐渐加快起来,以适应运动的强度。在游泳过程中还要注意有无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若出现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游泳作为一种运动形式,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肥胖者和血糖值111~167毫摩尔\/升(200~300毫克\/分升)以下者,以及1型糖尿病稳定期患者均适宜。

但要注意的是最好能长期坚持,一定要选择饭后0.5~1小时之间进行,不可空腹及睡前游泳。游时以不觉吃力或感觉吃力尚能坚持,游后心率约为(170-年龄)次\/分为宜,或稍觉疲劳,休息后即可恢复为度。一定要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及糖块、饼干等,以保证一旦发生低血糖能立刻得到救治。

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如血糖波动幅度较大,运动后血糖值<6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可于运动前进食20克碳水化合物,另外为保证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保证患者安全,要先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以除外心脑血管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不可盲目参加游泳锻炼,以免加重病情或出现危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游泳的强度,坚持锻炼时间和游泳的频度。

游泳的独特价值

游泳不仅同许多体育项目一样,对多种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糖尿病患者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游泳锻炼的运动量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糖尿病患者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10.糖尿病患者踢毽子好吗

可可小小年纪得了糖尿病,家人依旧溺爱无度,心疼不已,饮食上悉心照料,运动上如影随形,生怕运动过量或者有什么磕绊,什么运动方式都不放心。跑步怕摔了,游泳怕淹了,打球怕碰了,这该怎么办呢?

最后是可可自己忍无可忍,区里小学生踢毽比赛亚军的她决定“我还要踢毽子”。可可姥爷看着自己家平坦宽阔的农家院,点头附和“好好好,就踢毽子了,在家里踢,我看着。”家人这才统一了意见。事后咨询大夫,大夫笑说,小丫头比一大家人都聪明,选了一个非常有助于降糖的运动方式。

踢毽子有益于糖尿病患者吗

是的,踢毽子对糖尿病的好处在于可以降血糖,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踢毽子运动量不大,但能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对糖尿病患者很有助益。

怎样才能踢得更健康呢

踢毽子能使居高不下的血糖值有所下降。踢毽子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踢毽子也可降血糖。踢毽子不仅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能充分活动腰部。跳踢是踢毽子中较难的动作,不但要跳,腰部的协调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颈部也要随之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150~160次。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调节全身血流量,加速血脂的代谢,降低血糖。当然,原服用的降糖药不能停掉。那么,选择以踢毽子作为锻炼方式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饭后或饭前不宜踢毽子,这样容易造成胃肠不良反应。最好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场地不宜过硬也不宜过软,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感觉冒汗就可以停止。

2.踢毽子时精神要饱满,思想要高度集中,做到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这样相互配合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