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景陵,大王的脸色轻缓了些。。
太后皱了皱眉,不再追问大王,转首对景陵招了招手,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小七儿,过来皇奶奶这里,皇奶奶和你商量事儿。”
景陵依言走过来,和君兰对视一眼,问太后,“皇奶奶请说,孙儿听着。”
太后眨了眨眼,看着景陵一阵,忽然就拉过君兰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小七儿,皇奶奶让兰儿丫头每月初一到宜寿宫为皇奶奶抚琴,小七儿可愿?”
听完,景陵拧紧眉,神情又凝重起来,君兰静静地看着他,不点头,不摇头,眼神也没有任何变化。
稍过一阵,景陵才答应太后,“全听皇奶奶的吩咐。”
太后笑开了颜,“好好好,那就好,哀家知道小七儿和兰儿丫头感情好,小七儿下课后也能来找皇奶奶聊天,你这孩子在宫外呆得太久了,一直都不在奶奶身旁,吃了太多苦头了。”太后心痛地看着景陵。
景陵摇首,表情还是丝毫不变,和谁都不亲近,“皇奶奶,孙儿不苦。”
“你这孩子。”太后无奈地看着他,不多说,又问道,“小七儿方才和圣僧聊了些什么?”
景陵进去的时间不长不短,如果诵经的话肯定不够时间,但如果是闲聊的话,这段时候就足够了。
众人心知这点,将目光放到景陵身上,气氛再度凝重起来。
景陵安慰似的看了君兰一眼,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到大王面前,语气波澜不惊,“父王,圣僧刚才说,秦国将会迎来最鼎盛的时期,父王无需为小事而怒。”
大王先是一愣,望向佛堂,随后对着景陵大笑,眼里闪动着不明的情绪,像自豪,“哈哈哈,好!我大秦定会千秋万代,繁荣鼎盛!”
啪!
大王扬手拍在石桌上,借力站起身,扫了君兰一眼,与太后、王后等人一同朝佛堂叩谢圣僧指点。从景陵口中得知圣僧要休息后,大王高兴地赏赐了景陵,迈着轻悦的大步和太后他们一同离开佛堂。
太后今日相当高兴,让君兰、景陵等皇子、公主到宜寿宫用膳,连大王他们也跟了过去。用过丰盛的午膳后,太后交代君兰和景陵先留下,大王等人先后离开,心知太后敬重圣僧,而君兰和景陵在仙临寺中和圣僧相处过十年,太后想必有很多话想问他们。
直到旁晚时分,君兰和景陵在宜寿宫用过晚膳才能离去,太后特意让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宫女,柳姑姑亲自送他们回子和宫,身后还跟着几个手捧锦盒、绸缎的太监,一路走来,引起了来往宫人的注意。他们不敢再像那般直视景陵,远远看见就会叩首跪地,相当尊敬。
“七殿下,兰儿,奴婢就先行告退了,太后娘娘还在宫中等着奴婢。”
等到太监将赏赐都安顿好,柳姑姑也不再停留,半老的脸上扬着舒适的笑容,垂首退下,将子和宫还给景陵。
天色已暗,宫人一早就在宫内点好了蜡烛,昏黄的火光在书架上摇曳,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
“兰儿,你很累吗”景陵凑近君兰,身上带着清雅的淡香。
“嗯,有点。”君兰点了点头,任由景陵帮自己捏按着肩膀,闭上眼睛整理了一下,问道,“景陵,圣僧就只是和你说了一句话?他说,秦国会迎来最鼎盛的时期?”
“嗯,是啊,。”景陵放轻一些力度,回忆道,“我去到后堂的时候,圣僧就坐在佛像下面,他没有说话,也没有看着我,过了大约半柱香的时间,圣僧忽然和我说,让我转告父王,秦国将会迎来最鼎盛的时期,让父王无需为小事而怒,然后他就起身离开了,让我出去。兰儿,你在是担心圣僧说你的琴声能安宁秦国的事吗?”
景陵很聪明,在圣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父王已经将君兰记住了!被一国之君长期惦记,可不是什么好事。
君兰眯眼,烛光摇曳间,她的眸光也在闪动,“景陵,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
景陵想了想,“有好有坏。好是,皇奶奶敬重圣僧,而圣僧又将自己的琴送了给你,皇奶奶肯定能看出圣僧对你的重视,皇奶奶让你每个月去她那儿弹琴,让柳姑姑亲自送我们来,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皇奶奶虽然常年待在宜寿宫,但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君兰点点头,唇边不禁抿起一抹弧度,“嗯,坏是什么?”
的确是这个意思。
开始,君兰也认为圣僧在故意引起大王的注意,若被大王看上,这的确是一件荣耀之极的事,但同时也会失去自由,成为保护秦国安宁的工具,或者,到死的那天都不能踏出秦宫。但如果被太后护着就不同了,太后敬重圣僧,而君兰就相当于圣僧的使臣,太后非但不会为难君兰,还会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她。
太后是大王生母,大王断然不会公然和太后抢人。
这,才是圣僧的真正目的。
“坏是,君王眼内向来只有国家,父王一定会将你困在宫内,想尽办法想让秦国得到安宁,这也是圣僧为什么要我和父王转告那句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