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劉司戶:即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生卒年不詳,唐代進士。性沉健善謀,通曉春秋,常言古代興亡諸事,有救世之心。唐文宗年間,于舉賢良對策時,極力勸諫皇帝誅殺權奸、宦官,惜不爲皇帝賞識,遂落第。卻掃:不再掃徑迎客。謂閉門謝客。陸敬輿:唐文學家,爲人正直敢言。
[3]陳蕃:漢孝廉。卓茂:東漢宛人,博學多才。教化百姓,路不拾遺。
[4]橫汾:據《漢武故事》,漢武帝嘗巡幸河東郡,在汾水樓船上與群臣宴飲,自作《秋風辭》,中有“泛樓舡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句。後因以“橫汾”爲典,用以稱頌皇帝或其作品。
[5]荊南:唐、五代方鎮之一,至德二年置,治所在荊州(今湖北江陵縣)。
題韓城師太夫人家傳後
夫人子長治,道光年間死崇陽之難[1]。長怡宰信陽,洪寇北犯,吏民逃避,夫人不肯去,城池因保全[2]。孫榮光,守鎮江,屢挫賊鋒,亦夫人之教也[3]。
往者河西役,曾持渚北軍。癸丑,余防守韓城。渚北河岸,地名。風謠兼省錄,父老得傳聞。藉甚家聲著,賢哉母教勤。龍門修史地,龍門太史公墓在韓城。彤管播芳芬[4]。
文吏能摧賊,夫人舊有城。數言堅眾志,大義凜平生!傳中語。忠孝思遺訓,兒孫各盛名。從知表阡日,崇國備殊榮。
【校注】
[1]崇陽:今湖北崇陽縣。
[2]信陽:今河南信陽市。
[3]孫榮光:未詳。
[4]彤管:指漢代尚書丞、尚書郎每月所賜的一雙赤管大筆。後用爲在朝任官之典。
魏五秀才以詩與菊花贈行,答以小詩並留別
久住將離覺愴神,寒花又見一年新。歸來已愧陶元亮[1],亦欲東籬作主人[2]。
【校注】
[1]陶元亮:即晉陶潛,其字淵明,又字元亮。
[2]東籬:晉陶潛《飲酒》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因以喻指隱居之所。
九日懷慶城東尋菊花
平安火望三城戍,時賊在孟津,沿河戒嚴。潦倒人銜九日杯[1]。已分黃花羞白髮,猶尋紅葉踏蒼苔。煙塵歲晚家何在,草木兵前雁不來。莫爲艱難怨行役,誰因留滯解憐才。
【校注】
[1]杯:光緒本作“懷”,疑爲“杯”之誤。孟津:古黃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孟縣西南。相傳周武王在此盟會諸侯並渡河,故一名盟津。一說本作盟津,後訛作孟津,爲歷代兵家爭戰要地。
阻寇河內,黼侯卓丈和留別詩見寄,次答[1]
何日摳衣再造廬,書來特訝我行徐。離居世亂驚秋晚,疊韻詩新賈勇餘。政績待編循吏傳,往來長誦濟人輿。卓領澤州釐務,多惠政,商民安之[2]。十聯合記屏風處,名姓先勞御筆書。卓近爲大府特薦于朝。
素餐捧檄愧前賢,田里歸休自省愆。舊雨惜同今雨遠,班衣聊抵錦衣旋[3]。中原難得銷兵日,上黨回思問字年。得到羌村未嫌晚,壺漿鄰里慶生全[4]。
【校注】
[1]河內:指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史記·晉世家》:“當此時晉強,西有西河,與秦接境,北邊翟,東至河內。”即此。
[2]釐務:商貿方面的政事。商民:商人。
[3]今雨: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謂賓客舊日遇雨也來,而今遇雨則不來了,初親後疏。後用“今雨”指新交的朋友。班衣:即斑衣。指相傳老萊子爲戲娛其親所穿的彩衣。
[4]壺漿: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
簣山書來,見謂重返澤州,寄詩以謝,仍用前韻
長憶街西掃僦廬,座談風月飽親徐。波臣涸轍隨車遠,鄰女分光照壁餘[1]。桴鼓不驚民臥枕,輶軒欲采頌興輿[2]。棠陰無計長依託,河北猶勞一紙書。
直爲鱸魚亦是賢,東坡句。欲歸長恐致期愆。祇今重悔題襟別,難得祥占視履旋。群盜尚爲行旅患,聖朝今是中興年。不求聞達君知我,或遂躬耕得苟全[3]。
【校注】
[1]波臣:指水族。古人設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統治的臣隸稱爲“波臣”。涸轍:比喻窮困的境地。轍,車輪所碾的迹印。車轍無水,故曰涸轍。
[2]桴鼓:指戰鼓。輶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古代使臣的代稱。輶:yóu。
[3]聞達:有名望,顯達。語本《論語·顏淵》:“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又:“在邦必達,在家必達。”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夢張黨奎
故人入我夢,顏色尚欣然。燈火相親夜,關河欲暮天。依稀猶往事,辛苦是何年?驚覺窗微白,啼鴉滿樹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