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己未之秋,止庚申之春,由永州北行寓襄陽,再至澤州諸作[1]。
【校注】
[1]己未: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庚申:咸豐十年,一八六〇年。
別永州
作客重嗟生理微,桃源亦恐此間非。山林已自甘長往,仕宦原難計早歸。鐵聚六州成此錯,枝空三匝繞何依[1]。事皆前定無勞說,抱甕雖勤久息機[2]。
【校注】
[1]六州: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三匝:形容反復盤旋。三國魏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原意比喻人民流寓失所,此處指自己無所依託。
[2]抱甕: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遊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並且說:這樣做,爲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爲也”。見《莊子·天地》。後以“抱甕灌園”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息機:息滅機心。
衡州挽李春醴維醇觀察同年[1]
昨痛伯高逝,猶同元禮悲[2]。龍翰臣之亡,春醴馳書相告。豈知雙淚落,仍在九秋時[3]。憂國誠迂策,籌邊更遠思。無因亡二士,天意定須疑。
良吏類良藥,扶持微暗中。民猶疑受賜,人豈解歸功。岳樹猿啼晚,湖天雁唳空[4]。不堪仍夕望,是處起悲風。
【校注】
[1]衡州:地名,今湖南衡陽市。李維醇:不詳。
[2]伯高:春秋時賢士。元禮:不詳。
[3]九秋:指九月深秋。
[4]唳:lì,泛指鳥鳴。
九日阻風長沙,偕諸弟同作
病怯開尊負歲華,更堪秋雨滯長沙[1]。風江玉笛送征雁,水郭金鼙散暮鴉。故里煙塵方帶甲,桂林圍猶未解。異鄉兄弟共浮家。對床寧復傷飄泊,猶勝簪萸望遠嗟[2]。
【校注】
[1]開尊:舉杯(飲酒)。
[2]簪萸:戴茱萸。
挽龍翰臣同年
我少學無友,同舉始識君。君時亦少年,昂藏空其群[1]。聯翩貢京師,初仕並館職[2]。城南隔巷居,五載數晨夕。文藝固同好,志節互切劘[3]。每陳古義高,復求今事知。君志愨且崇,君學醇而肆[4]。驊騮與駑駘,並馳不同至[5]。君持使者節,忽復奉諱歸[6]。我外補秦蜀,蹤迹悵中違。分飛伯勞燕,中途忽相見[7]。驚呼雜笑語,燈火磁鐘店。不才尹畿輔,清望副銀臺[8]。甫合恨又離,銜恤慰我哀[9]。別後吉語聞,大江西行省[10]。謂當活殘黎,素志庶終逞。噩耗傳歲暮,始駭終狐疑。丹旐竟西出,遺民江漢悲[11]。哀哉賈生才,百能未施一[12]。馮公有老母,袁安念王室[13]。故鄉猶群盜,旅殯歸何時[14]?時猶旅瘞長沙[15]。竟爽橋公約,愧負巨卿期[16]。淚河湘水深,長沙客路晚。登岸哭未能,徒覺寢門遠。兵戈迫疾病,亦有未招魂。後死終何益,空餘皮骨存。
【校注】
[1]昂藏:氣度軒昂、超群出眾貌。
[2]聯翩:形容連續不斷。館職:統稱唐宋于昭文館(唐時又稱弘文館)、史館、集賢院等處擔任修撰、編校等工作的官職。
[3]文藝: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切劘:切磨;切磋相正。劘:mó,磨礪,切磋。
[4]愨:恭謹,樸實。肆:表示程度,極,甚。
[5]驊騮:周穆王八駿之一。泛指駿馬。駑駘:指劣馬。常喻庸才。駘:tái。楚國宋玉《九辯》:“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6]奉諱:謂居喪。《禮記·曲禮上》:“卒哭乃諱。”陳澔集說:“凡卒哭之前,猶用事生之禮,故卒哭乃諱其名。”蓋父母沒,孝子不忍言親之名,故諱之。後人因稱居喪爲“奉諱”。
[7]伯勞:鳥名,又名鵙或鴂。額部和頭部的兩旁黑色,頸部藍灰色,背部棕紅色,有黑色波狀橫紋,吃昆蟲和小鳥,善鳴。《詩·豳風·七月》“七月鳴鵙”。毛傳:“鵙,伯勞也。”《玉臺新詠·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後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8]銀臺:銀臺門,宮門名。唐時翰林院、學士院都在銀臺門附近,後因以銀臺門指代翰林院。
[9]銜恤:關懷,顧恤。
[10]行省: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稱行省,借指該省官。
[11]丹旐:猶丹旌。旐:zhào,古代畫有龜蛇圖像的旗。
[12]賈生:指漢賈誼。
[13]馮公:漢馮唐的尊稱。馮唐事母極孝。袁安:東漢汝陽人。和帝時外戚篡權,安守正不移,每朝必言國家。
[14]旅殯:謂靈柩暫時安放于外地等待歸葬。
[15]瘞:yì,埋葬。
[16]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