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第7章 卷二古近體詩一百一十首(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卷二古近體詩一百一十首(2)(1 / 4)

倦郵何日指長安,萬里空嗟行路難。不及使君王事亟,風流猶寫畫圖看。

【校注】

[1]南陽:郡名。秦置,包有河南舊南陽府和湖北舊襄陽府。旅次:旅途中暫作停留。李漱芳:字藝圃,四川渠縣人。乾隆丁丑進士,歷官御史。有《藝圃詩集》。

貞孝節烈李氏女詩

少小傳經日,金針法戒垂[1]。少時讀書,見喪名節者,必以針刺其姓名。所難非一死,全德乃稱奇。未嫁守志,孝養舅姑,嗣子成立,從容投繯死。辛苦慈烏養,淒涼寡鵠詞[2]。寄言虧行者,莫遣姓名知。乃祖當明代,孤忠扼大梁[3]。諸生嗟白首,家學在青箱[4]。女遠祖熙亮先生,明末以諸生結忠義社,守大梁數月,備極艱苦,賊不能克,以功授知縣,未赴,遇甲申之變,不仕而終[5]。巾幗能無忝,貽謀信已長[6]。盛名齊不朽,日月共爭光。

【校注】

[1]法戒:楷式和鑒戒。

[2]慈烏:指慈母。寡鵠:喪偶的天鵝。用以比喻寡婦或不能婚嫁的女子。

[3]大梁:古地名。戰國魏都。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隋唐以後,通稱今開封市爲大梁。

[4]青箱:指青箱學。南朝尚書令王彪之家世代以朝儀故事積纍于青箱之中,人稱“王氏青箱學”,後因以“青箱”喻指世代相傳的家學。

[5]甲申之變:明末高迎祥、李自成爲首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建大順朝。

[6]忝:tiǎn,羞辱,有愧于。

臥龍岡三顧堂有感[1]

主恩三顧重斯堂,盡瘁他年劇可傷[2]。食少何難先謝病,未聞歸臥返南陽。

【校注】

[1]臥龍岡:三國時諸葛亮未出山時居住地,在今湖北南陽市。

[2]三顧:指三國蜀漢先主劉備三次往隆中訪聘諸葛亮,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之爲“三顧茅廬”。

趙北口寄鼎山先生並蓮庵[1]

風景依稀認柳條,湖光凍合不成潮。三年舊夢尋無迹,月落烏飛十二橋。

朝暾初上大堤平,倦馬馱詩第幾程[2]。曾是同來裁句處,霜花月色不勝情。先生往時過此,有“霜花蓬背重,月色柳梢寒”之句。

【校注】

[1]趙北口:今河北安新縣東趙北口。又名唐興口、趙堡口。

[2]朝暾:初升的太陽。亦指早晨的陽光。暾:tūn。

贈李漱芳學博

銅符轉運到天南,勝迹爭從客裏探[1]。沅芷香紉騷客佩,蠻花豔拂使君驂。十年泥雪猶能記,六詔風煙總舊諳[2]。今日蝶階春睡美,倦遊還信臥遊堪。

【校注】

[1]銅符:銅製的魚形符信。古代官員用以證明身份和徵調兵將的憑證。後世以“銅魚符”、“銅符”作爲郡縣長官或官職的代稱。天南:指嶺南。亦泛指南方。

[2]泥雪:“雪泥鴻爪”的簡用。六詔:唐代位于今雲南及四川西南的烏蠻六個部落的總稱,即蒙雋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詔”義爲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唐元稹《蠻子朝》:“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後用以稱雲南。

偶題

尋春又到元都觀,此日春非昔日春[1]。舊種桃花唯燕麥,樽前愁殺再來人。

解與殷勤唱渭城,舊人不數米嘉榮[2]。憑君絲竹相陶寫,莫作陽關意外聲[3]。

【校注】

[1]元都觀:泛指道觀。

[2]渭城:樂府曲名。亦名《陽關》。後來譜入樂府,便以詩中“渭城”名曲。米嘉榮:唐朝歌者,善樂。

[3]陽關:古曲《陽關三疊》的省稱。亦泛指離別時唱的歌曲。友人彈琴

道帽初陳石案橫,秋間亭子晚涼生。

飛鴻影沒長空碧,唯聽泠泠流水聲[1]。

【校注】

[1]泠泠:形容聲音清越、悠揚。泠:líng,象聲詞。

同年董韞卿醇母夫人《篝燈課子圖》

絡緯響東壁,讀書秋夜深[1]。機聲催月上,荻畫隱灰沉。束縕燃松節,和丸味苦參。瑤池古冰雪,如見昔年心。

京邸稱觴盛,宮衣戲彩鮮。青燈懷往事,白髮慰衰年。振起成君孝,艱難賴母賢。潘輿今送喜,並作畫圖傳[3]。

【校注】

[1]絡緯:蟲名。即莎雞,俗稱絡絲娘、紡織娘。夏秋夜間振羽作聲,聲如紡線,故名。

[2]束縕:捆紮亂麻爲火把。縕:yùn,新舊混合的綿絮,亂絮。亂麻。

[3]潘輿:晉潘岳《閑居賦》:“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痾有痊。”後因以“潘輿”爲養親之典。

禮闈分校[1]

橐筆多年困轉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