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民国战神> 第324章 产业调整和就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产业调整和就业(5 / 5)

山水治理,植树造林等等,以及对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管理,并将国内一些资产收为国有。

加上水利、道路方面的基建投入,结果这一年中央政fu向中联储借款300亿元,然后投入各项建设。

同时地方政fu也对中联储进行了大量的借贷,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的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很多地方政fu能建设的东西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全国的道路系统进一步的完善。

中华民国铁路总长度也迅速上升到了18万公里的规模,这样的铁路长度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水平了。

不过美国也在大量的建设铁路,双方这方面咬得很紧。

中华民国现在将轻工业外包,并将大量妇女动员到工厂中进行工业生产,却是有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使用、挥霍,美国在铁路方面的建设显然是追不上了。

中华民国除了铁路,还有大量的公路,这是各国都没有的。所以中华民国的铁路尽管刚建设到和美国的铁路多一点的程度,但是加上公路的话,远比美国的运输能力要强大,交通体系已经比美国更完善了。

经过中央、地方政fu的大量贷款,进行各种工程建设,中华民国各省处处都是工地,整个国家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各种基础设施被大量的建设了出来,特别是道路,以及水利。

公路、铁路到处修建,防洪大坝、水库大量修建。在黄土高原上,则开始每年修建拦沙大坝。

一边大规模建设的时候,一边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随着春季的结束,全国各省都在对春季种下的树木进行管理。另外,1920年,中央政fu将不少林区都收归为国有资产,同时对原生林进行彻底的保护,将在全国各地建设2320个国家公园。地方政fu报上来的森林公园等等,数量也达到了三千多个。

治理山水的行动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加上中央政fu开始为财团的企业承担研发成本,科研上也砸下了大量的钱,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

而教育业则是最为关键的,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有大量的文盲,而中华民国已经开始将低级产业外包了,对工人的要求起码是要有一定文化了。同时工人从事的工作,也开始向更高的技术发展。

中央也增加了教育上的投入,在全国展开大扫盲运动。这次大扫盲,基本上要求年轻人要学到一定文化。

同时加大技术培训规模,让那些从事低级生产工作的工人,可以转型为技术更高,收入更高的工种。

等于是在不断的提升国民生产素质,国民的生产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如果能挥霍的劳动力仅仅是一群从事手工劳动的民工,而没有掌握什么工业生产的高级技术,那么力量也是有限的。

在中央和地方的投资下,以及财团的投资、民资的投资,中华民国在轻工业分包出去后,就业率依旧未受到多大影响,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