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民国战神> 第324章 产业调整和就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产业调整和就业(3 / 5)

,不需要太高级,越南有足够的人口红利可以剥削。当然,为了让越南人劳动生产出更多的财富,生产工具还是要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下的,所以越南的那些工厂当中,也出现了中华民国的那些先进轻工业生产设备。

不过那些工厂都是中华民国拥有的。

中华民国的轻工业正在大量向越南、高棉、暹罗、印尼进行转移,不过最好还是越南。越南有足够的人口,而且受过长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配套设施建设也最完全。

这样的轻工业转移,用的是越南的劳动力,污染的是越南的环境,却是为中华民国赚钱,越南人也就是赚一点手工费。

甚至是中华民国的那些名牌服装、鞋帽、皮包都把厂房转移到越南,让越南人负责生产,然后再由中华民国贴上品牌商标,然后向世界各国进行销售,生产成本很低,但是售价却不低。

另外一种就是生产成本低,售价也比较低的实惠型轻工业产品,这些产品是由中国民族财团负责出口到中国和其他经济殖民国家的市场中销售,对其他国家则不销售。毕竟这些商品出口给其他国家,也赚不到几个钱,附加值太低了。这是中华民国剥削的低附加值产品,自然不能让欧美国家享有。

波斯方面的经济这个时候也在快速的发展,波斯的经济模式则是发展则是以石油、矿产开发为主。

炼油业却是放在中华民国西域省,也就是波斯边境北部那一块区域。

之所以不把炼油业给波斯人发展,主要是为了进行制衡。波斯人没有炼油能力,也就没有和中华民国叫板的能力。原油不值钱,值钱的是汽油和柴油。所以炼油还是要由中华民国把持住。

中华民国把石油提炼好之后,再向波斯出口炼油副产品,然后由波斯人用这些石油副产品来生产一些商品,也和越南一样,只是做小工。

不过波斯的经济是永远比不上越南的,因为波斯毕竟是一个宗教和中华民国不相符的国家。

中华民国不可能让波斯发展得太好,越南虽然现在做小工,但是生产设备正在迅速更新换代,产值会变得很高。产值越高,产出越多,被剥削的也越多。但是相对的,越南人得到的也会更多。

而在暹罗方面,暹罗发展得很快速的主要是农业。

暹罗的人口只有八百多万,人口很少。农业上到处要用人,毕竟有大量的橡胶园和种植园的存在。所以暹罗方面的工业发展规模不大,不过速度却是不慢。起码有几百万暹罗人已经被集中到城市中了。

羊群是集中起来才好管理的,暹罗人集中起来之后,自然也就形成了比较集中的市场,以及比较集中的劳动力。

另外还有大量的华人、越南人、北朝鲜人来到暹罗,将汉文化大量的在暹罗境内传播,迅速就占领了暹罗的高端文化。

暹罗之前之所以进行排华,就是怕汉族文化占领暹罗的文化领域。然而现在,却是不敢有任何的抵触。

一个人口只有八百万的小国,在中华民国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此时也只能对中华民国绝对臣服。

大量的人口进入暹罗后,使得暹罗的人口迅速就突破了两千万的规模,其中主力就是华人。同时华人还带去了越南、朝鲜狗腿。

如今形成了很奇特的现象,基本上在外面经商的华人,都会找几个狗腿替他们办事,那些越南人、朝鲜人,以及暹罗人都会过来抱大腿。

大量汉人进入暹罗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汉人所攫取。

暹罗开始彻底的沦为中华民国的农业输入国,每年暹罗要向中华民国输入大量的农产品,暹罗也成为一个以发展农产品为主的国家,工业方面主要也以发展污染不大的产业为主,毕竟暹罗有大量的农产品要出口到中华民国,污染是不能太严重的。

印尼则更加是一个向中华民国输入农产品的地方了,现在的印尼就是中华民国的种植园,大量的印尼土著在华人的铁血政策下,开始温顺的在种植园中劳动。如今印尼每年可以向中华民国输出大量的蔗糖、可可、棕油、剑麻、茶、烟草、胡椒,以及热带水果、天然橡胶,以及大量的热带木材、植物资源。

在印尼也有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掉,然后变成农田。

这样的行为太常见了,这也使得印尼的耕地面积正在不断的增长。

中华民国如今每一天,都能从那些经济殖民地中获取到各种各样的财富,每一天进的进出口都十分的忙碌。

相比之下,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就业率则在一泻万里,疯狂的下降,主要就是因为轻工业大量转移出去了。

随着沈凝云统一了中华民国的军事权力,兵权在各省军阀接受整编后,已经被沈凝云牢牢的抓在手中。

此时的中华民国,真正的不分什么西北、南方、东北,全国各省开始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

因为城镇化的展开,以及产业的集约化,很多省份的人口大幅度降低,成为农业、原材料生产地。

有些省份则因为适合产业集中发展,也适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