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克南京,英美军舰悍然炮击南京城,日本军舰没有参加炮击。蒋介石到南京后,即派杨杰向日本驻南京领事森冈正平表明蒋介石的态度,并解释说:此次事件是共产党所为,请日方保持宽恕、克制的态度。
日本和蒋介石初次接触比较默契。3月26日,日本驻沪总领事矢田七太郎会晤了蒋介石派到上海的黄郛,矢田要黄告诉蒋介石:列强就南京事件准备向蒋提出四项条件,希望蒋“应采取主动”。矢田警告说:如蒋不能“维持秩序”和“镇压暴行”,就意味着“他和国民(革命)军的末日到来”。对此,蒋介石心领神会,28日,蒋宣布:决不以武力改变租界现状,租界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表示要镇压一切不规则举动,保证上海治安可保无虑。并对南京事件表示歉意,保证“决不使其扩大”,并承担全部责任。
由于当时英美摸不清蒋介石的底细,对南京事件都主张采取强硬手段。英国大使蓝普森力主警告蒋介石接受4条件,美国大使马慕瑞认为蒋是一个俄国控制下的极不可靠的领导人。在日本斡旋下,英美暂缓了武力干涉政策,蒋介石也在此过程中走人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视线。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布成立国民政府。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蒋介石对其前途颇为担忧。他在南京阅兵典礼的训话中即表露了这种心境,他说:我们革命的环境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南京地位,处在上海、汉口之间。上海是各帝国主义者的根据地,时用强硬的手段压迫我们;汉口现在被共产党所占据,勾结了赤色帝国主义者来捣乱我们的后方,而地方军阀又时时向我们进攻。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为巩固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向帝国主义妥协。
1927年5月9日,蒋介石宣布其对外方针:一、对外不采取暴力手段;二、在适当的时候提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三、打倒帝国主义,但不是排外性质。这是南京政府给列强的一个信号,虽不无权变的含义,但是至少使帝国主义减轻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敌意。
此后不久,蒋介石就在派系倾轧中下野,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加强了与各国列强的直接交往,他首先选中的目标是日本,这也是国民党的老传统。主要因为:一是蒋认为日本的对华政策直接关系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安危;二是因为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日本当局采取拉拢的策略。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离开上海,乘船东渡日本。在这期间,蒋介石先后与日本财界、政界、军界的头面人物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11月5日,蒋介石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会谈,田中告诫蒋介石不要过分急于北伐,首先在于巩固自己的地盘。很明显,田中是怕蒋介石的继续北伐会损害日本在华北的利益,但是蒋介石还是反复道出了北伐势在必行,并请求日本援助:日本有必要帮助我们早日完成革命,消除国民的误解。如果真能如此,满蒙问题也便容易解决,排日行动当可绝迹。现在和中国打交道的列强虽然为数不少,但确有紧密的利害关系的不过日俄两国。俄国在这种理由下,对中国已经有所干涉,日本没有理由进行干涉,这是蒋介石想依靠日本帮他反苏。
田中在蒋每当言及统一中国时辄为色变,反问蒋,你为什么不以南京为目标,统一长江以南为宗旨,而忙着北伐呢?在田中看来,中国最好是以长江分界,一分为二才好。蒋介石由此得出了日本在这方面的合作缺乏诚意,对中国统一之进行,必将出以妨碍之行动。蒋介石在田中所暗示的威胁中没有放弃北伐的主张。
蒋介石联日策略受挫后,于是把目标转向美国。蒋介石并没有屈从日本人的意志,美国积极与蒋介石联系,指令其驻日代表与蒋直接谈判。通过谈判,双方签订了一项密约,主要内容为:美国以全力支持蒋介石在中国建立政府,统一中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权益,蒋介石政府则竭力保障。
蒋介石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这样,原来预定经由日本前往欧美作五年游的蒋介石,于1927年11月10日回国,在派系的斗争中重新掌握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大权,并使地方各实力派暂时获得了妥协,集中力量对付奉系军阀。为了把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推向全国,蒋介石于1928年4月进行了二期北伐。
蒋介石为防止日本阻碍北伐,获得英美支持,使其能在必要时对日进行干涉,接受办理“宁案”。首先与美国政府就宁案进行谈判。3月30日,中美双方达成了协议,满足了美国关于道歉、赔偿、惩凶,及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等4项条件。此后英法等国也与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内容相同的协议。
不出蒋介石所料,1928年5月1日,当北伐军占领济南后,日本进行了野蛮的武装干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阻止中国的统一。惨案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国民党中央党部发表《告日本民众书》和《告世界民众书》,抗议日本“侵犯中国之独立,损害中国之主权”。请求英美各国应充分伸张正义。在军事上,蒋介石命令各师长,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