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晋绥军将不战而退;在两湖战场上,则求战术灵活,不求消灭桂军实力,只要打破李、冯两部会师计划即可。蒋介石的分析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战局的实际,这为各个击破敌人提供了依据。
2.蒋、冯、阎中原大战
1930年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誓师典礼,8日,去徐州坐镇,亲自指挥陇海、津浦两个战场的战事,11日,下达了总攻击令,至此中原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双方把主要兵力使用在陇海线。蒋介石首先命令刘峙指挥第二军团由徐州沿陇海线向阎、冯军据守的归德(今商丘)方面进攻,蒋于5月15日亲赴马牧集(今虞城)督战。
5月初,双方在陇海路西段归德开始接触,该城处于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为徐州的前沿阵地,是进军中原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对倒蒋一方来说,此地更为重要,因为这是陇海、津浦两战场的结合,守住则两战场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放弃则两战场易被分割包围,全局将陷于被动。这么重要的地方,阎、冯二人只是把并非主力、战斗素质不高的晋军刘茂恩的暂编第二十师、万选才部和石友三部部署在此。
归德成为蒋介石进军中原的突破口。1930年5月9日,蒋介石在徐州下达了11日开始全线反击的命令。5月15日,刘峙部开始行动,第十一师师长兼蚌埠戒严司令陈诚一马当先,直扑马牧集,生擒万选才部将万殿尊旅长,赢得开战第一仗。同时,第二军团第一、二师和教导第一、二师开始猛攻归德,守将弃城而逃,刘峙部沿陇海线向西前进。
5月21日,刘茂恩部阵前倒戈,并诱捕万选才到陈诚军中,将其杀死。22日,中央军占领兰考,威胁开封,晋军阵脚大乱。
形势危急,24日,冯玉祥急忙调动在郑州一带作为总预备队的孙良诚和庞炳勋部投入陇海路东段作战,并从平汉路调来吉鸿昌部,支持处于混乱中的晋军。孙良诚和吉鸿昌部战陈诚,庞炳勋部战刘茂恩,他们包抄中央军两翼和侧后,打得中央军难以招架,西北军才重新站稳阵脚,歼灭了蒋军大批有生力量,迫使蒋军往山东方向溃退,蒋介石本人险些在归德附近的朱集车站被擒。山东战场方面,5月下旬,石友三指挥主力主动出击,取得重大战果,但也没有乘胜追击,很快便陷入被动。
进人5月底,参战双方在豫东地区形成胶着状态,双方在兰封、民权、睢县、太康一线对峙。蒋介石来势凶猛的攻势被遏制,西北军和晋军稳住阵地。这以后西北军也进行过一些军事行动,但由于作战时间过长,西北军补给十分常困难,阎锡山为节约财力,保存实力,对西北军的供给严重不足,所以严重影响西北军的攻势。即使这样,西北军还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主动向中央军发动进攻,收获不小。
其中在7月11日,蒋介石正在柳河车站,阎、冯大军在陇海线发动局部反攻。晋军孙楚部在距柳河车站20公里的李坝车站,先后击溃中央军教导第二师张治中部和山东省主席兼总预备军团总指挥陈调元部。此时,孙良诚部推进到距离蒋介石所乘的指挥列车不足10华里处,异常危急,当时准备赶到津浦线曲阜一线作战的第一师一部,立即由胡宗南代师长指挥,跑步赶来增援,在菜油坊大战,将孙良诚部击溃,为蒋介石解围,救下蒋介石一命。
津浦线的战事开始比较顺利,在阎锡山的亲自指挥下,由前敌总指挥官傅作义指挥6个军外加3个炮兵团的晋军浩浩荡荡沿津浦线,朝山东开来。韩复榘做贼心虚,根本没有抵抗就放弃了黄河防线,退回南岸。5月31日,经蒋介石批准,为防止晋军渡河作战,拆毁黄河大铁桥。
在军事反蒋胜利进行的同时,以汪精卫为首的政治派别也在积极进行反蒋活动,与军事反蒋遥相呼应,汪精卫于6月1日发表通电,主张速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解决党务问题,筹备召开“三全”大会。12日,发表《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之必要》一文,宣称与西山会议派、实力派妥协,以党治军,永绝内战,故要求军事领袖参加中央党部扩大会议,以共同负责。在北方各派,接受了汪精卫的通电精神,7月13日,在北平中南海开“扩大会议”预备会,并屡电催促汪精卫北上。
汪精卫原指望张发奎和桂军能在两广取得胜利,即可在广州开府议事,更为主动,事不遂心愿,张桂军兵败退回广西。同时,北方各派已经妥协,7月15日,汪精卫遂偕同陈璧君、顾孟余、曾仲鸣等人,由香港启程赴日本长崎,转赴天津,23日到北平后,立即表达了愿与地方实力派合作的态度。8月4日,汪精卫与阎锡山会晤于石家庄,商讨党政大计,经过6次会议,对汪精卫起草的“扩大会议”文件和常务委员人选、政府组织等,均取得一致意见。
1930年8月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通过了宣言、组织大纲、中央政治会议规则,建立了组织机构。其宣言历数蒋介石变民主集中制为个人独裁;非法召开“三全”大会,指派、圈定代表;托名训政以行专制;人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