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从辛亥革命到永丰舰赴难 (6)(3 / 3)

。但陈炯明背离孙中山实属叛逆行径,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粤军大为分化。

拥护孙中山的北伐军,由许崇智率领,继续东进,于10月12日攻克福州,孙中山即于17日将北伐军改组为东路讨贼军,以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任司令部参谋长,随军出征。东路军计划取道闽南,直捣陈的老巢。由滇、桂、粤联合与西路讨贼军先行东下讨贼,12月份东路军平定福建,指向广州。西路军控制梧州,也向广州进军。

在此次北伐出师前,蒋介石壮志满怀,决心痛击贼军,为民除害,伸张正义。但是说归说,做归做,说做本是两码儿事,当蒋在东路讨贼军上一段时日后,对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派系争斗,开始厌恶起来,并且越来越难以忍受,去意又起。

孙中山获悉后一阵惊愕,急忙回电,嘱托蒋介石无论如何困难必须完成任务,方可释肩,万勿轻去,以致债事,如果有阻力可随时与他联系。另外,廖仲恺也即刻助蒋解决,然而这种空头许诺并不能给蒋介石减轻多少心理障碍,蒋遂登船往沪。

到上海之后,见到孙中山,他也知道事情做得有点不太合体,就主动承认错误,为表歉意保证说:“任何工作都不敢违命,惟望准我不再回闽。”孙中山也顺水推舟,不加厉词,只是语重心长地奉劝几句,要“坚忍耐烦,劳怨不避”等诸如此类的话语。

1923年1月16日,陈炯明在东西两路讨贼军的联合攻击下,被迫放弃广州,逃往惠州。孙中山回广州续行大元帅职,正式成立大本营,随即任命蒋介石为大本营参谋长,蒋因治眼病不能前往广州,乃辞未就任。时值沈鸿英叛乱,孙致电于蒋:“已发表参谋长,军事枢机不可一日无人。”蒋奉孙急电,返抵广州。

此后几个月内,蒋介石始终伴随孙中山左右,参佐军务,要么与孙中山同室谋划,要么陪同孙中山赶赴前线,慰问将士,抑或是替代孙中山,与众将领共谋起兵大计,无论是在军事前线和战略后方,都能够看到蒋介石的身影。

在辅佐孙中山统领全军过程中,蒋介石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点子”。譬如:5月20日,讨贼军对陈炯明根据地——惠州发动攻击,但陈部出奇兵,迂回作战,将讨贼军包围起来,形势极为不妙,蒋介石献计,请孙中山亲督前线督战,以挽战局。并随同孙出发,形影不离,因此在攻克惠州之前的6月16日,孙特任蒋介石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