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48章 神经衰弱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章 神经衰弱 (2)(1 / 3)

6.菖蒲郁金散石菖蒲6g,郁金6g,枳实6g,沉香6g,朱砂2g,琥珀2g,炒枣仁6g。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次取药末,填敷脐中滴生姜汁适量,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种顽固性失眠。

7.磁朱胶连膏磁石30g,朱茯神15g,黄连、阿胶各10g。将磁石、朱茯神先煎取汁,再加黄连稍煎后去渣取汁,阿胶烊化,混匀,睡前趁热摊贴于胸前,每晚1次,每次20分钟后擦净入寐。用于失眠阴虚火旺者。

(针灸治疗)

1.辨证取穴取神门、三阴交、风池、内关。肝郁气滞者配肝俞、太冲,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肝肾阴虚者配肝俞、太溪。针神门直刺0.5~0.8寸,使麻胀感向手部放射;针三阴交从内向外直刺0.3~0.5寸,使局部麻胀感向下放射;针风池时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0.5~1.0寸,麻胀感上下传导更好;针内关直刺0.5~1.0寸,使局部麻胀感向手放射。其他配穴按常规腧穴针刺。以上诸穴均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手法不宜过强,每日针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注射睡眠障碍者以0.5%普鲁卡因(注射前行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10ml行百会、风池、内关、神门、太阳等穴注射,每个穴位注射0.5 ml,每日1次,连续注射10天后,一次性注射器吸取脑多肽针剂1ml,在一侧风池穴处消毒,按穴位操作常规进针,破皮肤,进针幔,针尖对准鼻尖方向,进针0.5寸,缓缓推药液约0.5ml后出针。

3.电针取穴:太阳、印堂、百会、四神聪、风池。方法:用2~3VC,68051型电针正负极分别连双侧太阳、风池穴上,通电后病人有整个枕区甚至头顶部麻木感及颈头顶部放射感,此时即达治疗目的。每日1次,10~12天为1个疗程。

4.耳针主穴:阿是穴。配穴:内中魁。阿是穴位置:多位于两耳根之上半部。内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侧正中线,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治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1个疗程。

5.头针主穴:百会、四神聪。配穴:涌泉。治法主穴针刺。先针百会,向前横刺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刺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配穴,取珍珠粉、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6.灸法取三阴交、神门穴。用灸条对准穴位,距6cm左右进行灸烤,以皮肤红润、充血为度,但应防灼伤。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

1.平推背部舒畅法患者俯卧于床上,医者立于其侧,双手掌自肩胛区下推至双足脚跟处,时间2分钟。

2.拿揉脊旁解经法医者姿势不变,用双手拿揉脊旁膀胱经1、2侧线,时间3分钟。

3.点按经穴宁心法患者仍俯卧。医者双拇指分别点在患者风门、心俞、脾俞、胃俞、肾俞,每次静压1分钟。

4.拿揉下肢调理法患者姿势同上,医者双手自上而下拿揉患者下肢肌群3分钟。

5.搓颤涌泉安神法患者姿势不变,双足尖相对,医者分别用双掌揉搓和双拇指点颤涌泉穴,时间5分钟。

6.推揉腹部增食法患者仰卧,下肢屈膝,使腹肌放松,医者用双掌沿胃肠走向推揉腹部2分钟。

7.捏拿下肢输导法患者姿势不变,下肢伸直,医者分别捏拿患者双侧胃经路线,时间2分钟。

8.揉按头部催眠法患者姿势不变,医者坐于头前,双掌根推揉其前额部,并配取百会、太阳、角孙、率谷等穴,后改为其侧指打法,时间10分钟。

9.搓揉上肢调和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其后,分别用双掌搓揉两上肢,并配取神门、内关2穴,时间2分钟。

(饮食疗法)

1.猪心1个,洗净切丁,枸杞叶150~200g,用花生油按常法炒熟佐餐。

2.猪脑1个,山药50g,枸杞子15g,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食盐、葱、姜,煨熟即成。

3.猪脑100g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滤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凉后加入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