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40章 帕金森病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帕金森病 (1)(3 / 3)

g,生龙、牡各(先煎)30g。

加减:痰湿重者,加石菖蒲10g,胆南星10g,白芥子10g;震颤较重者加珍珠母30g;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10g,郁金10g,栀子10g。

(单方验方治疗)

1.五虫散。蜈蚣、全蝎、穿山甲、土鳖虫、水蛭各等份,焙干为散。每次服1g,每日3次。

2.熄风汤。天麻10g,钩藤15g,全蝎5g,洋金花0.6g,蜈蚣2条。

3.止颤汤。黄芪30g,丹参10g,天麻10g,胆南星10g。

4.养肝熄风汤。生地黄15g,白芍15g,当归12g,川芎9g,玄参15g,女贞子12g,钩藤5g,阿胶12g,僵蚕9g,全蝎6g,蜈蚣2条,甘草6g。

5.松节10g,乳香30g,木瓜若干,以松节乳香炒焦为末,木瓜煎酒送下。适用于血瘀动风者。

6.颤证外用膏。桃仁、栀子各7g,麝香0.3g。先将桃仁、栀子碾碎过80目筛,取其粉加麝香研成细末:加白酒适量调膏。取药膏1g涂于手掌心,外用胶布固定,7天换药膏1次。用药后掌心如起小疱,针刺消毒。忌食辛辣。适用于血瘀动风者。

7.木瓜15g,葛根30g,磁石30g。每日1剂,重者2剂,水煎服。适用于风阳内动者。

8.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生姜9g,甘草6g,大枣4枚,防风10g。水煎服,用于痰热动风者。

9.牙皂、木香各等份,水煎服。适用于风痰上扰者。

(中成药治疗)

1.丹桅逍遥丸、龙胆泻肝丸、舒肝丸等有疏肝解郁功效,适用于肢体震颤强直,情绪激动时加重,平素心烦急躁梦多,脉弦,舌红者。

2.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六君子丸等具有益气补中功效,适用于肢体颤抖,多汗多涎,气短懒言,舌淡苔润,脉虚软无力者。

3.二至丸、四物丸、四物益母丸等具有养血育阴功效,适用于肢体强直拘急,时时颤动,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大便干结,脉细,舌红少苔者。

4.左归丸、右归丸、苁蓉补肾丸、河车大补丸等具有填精补肾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已延久,肢体颤动强直,神疲痴呆,脉沉弱,舌胖大或萎者。

(针灸治疗)

1.辨证取穴

(1)肝肾阴虚型。治则:滋补肝肾,育阴息风。取穴:百会、头维、完骨、养老、阳池、附阳、太溪。补阴泻阳。

(2)气滞血瘀型。治则:活血化瘀,兼补肝肾。取穴:百会、通天、络却、阳池、外关、阳谷、中渚、悬钟、曲泉、太溪。以经穴激光刺入,泻实为主。

(3)气血两虚型。治则:养血益气,息风活络。取穴: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行平补平泻手法、补泻配合手法。

(4)气滞痰阻型。治则:行气化痰,兼补肝肾。取穴:百会、风池、合谷、阳陵泉、丰隆、太冲、三阴交。行平补平泻手法、补泻配合手法。

2.经络氧疗法定穴:内关、足三里、百会。常规消毒皮肤。选1~2寸长的毫针,内关、足三里直刺进针1~1.5寸。百会向前,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斜刺,配以鼻塞吸氧,氧流量为5 L/min,留针30分钟后停吸氧再起针。

3.穴位注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