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93章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2)(1 / 2)

4.梁冰柴胡木贼汤治疗肝胆郁火迫血妄行型紫癜。

方药组成:柴胡、法半夏、黄芩、木贼、青蒿、茜草、仙鹤草、马鞭草、石韦。

功效:疏肝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肝胆郁火,迫血妄行型紫癜。

方解:方中柴胡和解表里以治寒热往来,又能疏肝清热,使血不妄行而鼻衄发斑;黄芩清上焦肺热兼能凉血;半夏降逆止呕;木贼有凉血、清热止血之功效;青蒿清虚热,泻胆火以除口苦;茜草凉血而止血;仙鹤草为止血和升高血小板之要药;马鞭草、石韦凉血活血解毒。

5.郭子光自拟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药组成:制首乌15g,枸杞子15g,生地黄15g,女贞子15g,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阿胶(烊化)20g,大枣10g。

功效:益气健脾,疏肝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肝郁脾虚型。

方解:血小板减少是血液质量亏损,实为肝不藏血不能调节之故。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约束血液循常道运行之功。如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故出现紫癜、出血等症状,本病的紫癜、出血倾向就是肝脾虚损的明证。郭氏从肝脾论治本病,方中用药益气健脾,疏肝养血。全身瘀斑兼出血者加三七(冲)6g,仙鹤草15g,藕节15g,丹参15g;四肢有稀疏瘀斑并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者加白茅根15g,藕节15g,仙鹤草15g;兼月经过多者加墨旱莲15g,白茅根15g,小蓟10g;如心悸气短者加麦冬15g,五味子10g,黄精20g,补骨脂15g;兼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加山药15g,谷芽10g,砂仁10g;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10g,麦冬10g,山茱萸10g。郭氏体会紫癜多、瘀阻重、出血突出者,加入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6g,藕节15g,仙鹤草15g,丹参20g等非常必要,上述药物均有祛瘀生新之功而无止血留瘀之弊。

6.姜春华自拟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药组成:党参9g,黄芪9g,当归9g,熟地黄12g,枸杞子9g,制首乌9g,白术9g,炙甘草3g,大枣5枚。

功效:补脾摄血,补血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属气血两虚证者。

方解:本方取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补脾以摄血;当归、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大枣补血养血。处方既控制出血,又通过培补脾肾促进新血的化生,若兼见失眠,本方加酸枣仁15g,炙远志6g,五味子9g,合欢皮9~15g,夜交藤15~30g;脾肿大,加丹参9g,鳖甲15g,炮山甲9g,生谷、麦芽各9g,苏、藿梗各9g,砂仁3g;皮下出血面积较大成片,加阿胶9g,花生衣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仙鹤草15g;肢冷畏寒,腰酸胫肿,加附子9g,肉桂3g,川续断15g,杜仲9g,淫羊藿9g,仙茅9g。除服药外,平时可用猪排骨、猪脊骨、牛骨髓佐餐,以助治疗。

7.肖俊逸紫地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药组成:紫草18g,生地榆24g,蒲公英15g,墨旱莲15g,阿胶15g,牡丹皮9g。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阴虚血热型。

方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出现瘀斑和瘀点,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发斑和血证的范畴。临床可分为热盛、阴虚、气虚等类型。在病势较缓,病程较长的病人中,阴虚型者较多见。常表现为断续发作,紫癜紫红或暗紫,出血鲜红,伴五心烦热,潮热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止血。本方为自拟方,方以墨旱莲、牡丹皮、阿胶养阴止血;紫草、生地榆凉血止血化斑;蒲公英清热解毒,共奏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化斑之功。

(临床精选)

1.藿苏茵陈汤藿香15g,茵陈15g,紫苏12g,熟地黄12g,全当归15g,炙黄芪30g,炙甘草6g,杭白芍12g,荷叶12g,连翘15g,墨旱莲15g,枸杞子15g。 [计磊,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56]

2.紫癜方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药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仙鹤草30g,芦根30g,石斛15g,板蓝根30g,人中白1g,紫草10g,连翘10g,生甘草6g。 [邵继芳黑龙江中医药,2000(3):14]

3.增板汤生地黄、牡丹皮、当归、枸杞子、丹参、制首乌各20g,墨旱莲30~50g,灵芝草15g,川牛膝10g,炙甘草6~10g,大枣5枚。 [杨玉兰陕西中医,2000,21(3):101]

4.归脾汤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龙眼肉15g,酸枣仁15g,党参15g,木香10g,炙甘草6g,当归10g,生姜6g,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