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血脂异常属心阳虚者取内关、神门,或大椎、关元、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5~20分钟。血脂异常属心血瘀阻者取心俞、巨阙、膻中、血海、膈俞针刺用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血脂异常属痰浊阻滞者取足三里、丰隆、脾俞、肺俞,针刺用泻法,每次10分钟。血脂异常属肝阳上亢者取风池、肝俞、曲池、太冲、太溪针刺用泻法或平补泻法,留针20分钟。
(推拿)可用自我推拿法:揉内关,先左后右;揉屋翳、渊腋、辄筋各穴,重点揉左侧,每穴揉30次;摩肾堂、运膏肓各50次;肾虚者加揉三阴交、涌泉穴;失眠便秘者仰卧作顺时针方向摩腹;气血两虚者摩中脘、天枢、气海穴,按脾俞、胃俞、足三里;痰浊甚者揉天突、膻中穴。每日2~3次。
(饮食疗法)
1 绿茶6g,大黄2g。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2.绿茶、何首乌、泽泻、丹参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3.海带60g,切丝,加入草决明30g,煎水代茶饮。
4.山楂30g,荷叶30g,煎水代茶饮。
(名医临证经验)
1.陈克忠神仙服饵方益肾填精,健脾渗湿,化痰祛瘀。
方药组成:制首乌20g,枸杞子15g,熟地黄20g,黄精30g,淫羊藿30g,泽泻40g,生山楂30g。
功效:益肾填精,健脾渗湿,化痰祛瘀。
主治:高脂血症。
方解:本方以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淫羊藿益肾填精;黄精补益脾气;泽泻助脾渗湿;生山楂消食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何首乌是一味较理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阻止脂质在组织沉积;枸杞子、淫羊藿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黄精有降低LDL的作用;泽泻能减少胆固醇原料的合成,从而影响胆固醇的合成,促使血浆中TC的运输和清除;山楂能加快对TC的清除。
2.奚凤霖奚氏验方治痰浊壅滞血脂异常。
方药组成:皂荚(去皮炙酥)1g,白矾0.5g,神曲1g,陈皮0.5g,甘草0.3g,枣肉适量。研碎,或压成片剂。上药为每日剂量。
功能:祛痰排浊。
主治:血脂异常伴肥胖症者。
方解:皂荚、白矾有祛痰排浊之效。药理研究白矾主要成分有硫酸钾、硫酸铝,具有祛痰、减肥、收敛、消炎、止血作用。
3.周次清益心健脑汤治气虚血瘀型。
方药组成:黄芪30~60g,葛根15~30g,桑寄生15~30g,丹参20~40g,生山楂9~15g,川芎6~9g。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方解:本方以“益气活血”为宗旨,方中黄芪、葛根、桑寄生益气为主,丹参、生山楂、川芎活血为辅,取其“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之意。在补气药中,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升脾胃之气,桑寄生益肾气;在活血药中,丹参活心血,生山楂消中积,川芎行肝血。诸药配伍,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使气旺血活,心脉得通,脑以得养,从而达到益心健脑之功能。
4.朱良春双降汤治气虚痰瘀血脂异常。
方药组成:水蛭3g,地龙10g,黄芪30g,丹参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泽泻10g,生山楂10g,豨莶草10g,甘草3g。
功效:活血祛瘀,降脂泄浊。
主治:高血黏、高血脂或伴高血压者。
方解:方中用水蛭、地龙破血逐瘀为主药;合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活血通脉;山楂、泽泻、豨莶草降脂泄浊,且能降压;重用黄芪补气,取其气行则血行,使血循环畅达,免除破瘀伤正之弊。
5.邵念方降脂通脉饮治正虚邪滞血脂异常。
方药组成:何首乌30g,金樱子30g,决明子30g,生薏苡仁30g,茵陈蒿24g,泽泻24g,生山楂18g,柴胡12g,郁金12g,酒制大黄6g。
功效:补益肝肾,化湿泻浊。
主治:血脂异常属正虚邪滞者。
方解:降脂通脉饮采用了补泻并施、标本兼顾的组方原则。方用何首乌、金樱子补肝肾固精气;配泽泻、茵陈蒿清利下焦湿热;决明子、酒制大黄润肠通便,导滞泻浊;生薏苡仁、生山楂健脾渗湿,消食导滞;更用柴胡、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斡旋阴阳。全方补而不腻,固而不涩,行而不散,共奏滋阴降火,导滞通脉,泻浊洁腑之效。
(临床精选)
1.调血降脂丸制首乌180g,女贞子180g,丹参180g,山楂190g,泽泻180g,大黄90g。制法:将处方中药物洗净烘干、粉碎过120目筛制颗粒,最终制成小丸,每包6g分装即可。饭后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