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第127章 跃跃欲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跃跃欲试(1 / 2)

贾元在曹硕和杨行秋面前,没占到任便宜。

他立刻想到了另一个选择。

“四位股东皆在,小人拜见诸位。”

顾缨、陆梨、朱拯、张靳还在工坊里,注视着一张张纸被整齐地码放在一起。

“贾兄。”

一阵寒暄过后,贾元终于谈起正事。

“小人,既肩负财务之任,听凭各位股东调遣。”

要想找靠山,果然还是吴郡四姓更稳妥。

贾元跟四位股东,算是旧相识。

公元369年,桓温亲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

前燕慕容垂、傅末波等人率八万大军前来抵抗晋军,两军对峙于枋头。

最终晋军军粮耗尽,桓温焚毁战船,退军而去。

桓温兵败后战败之罪委于袁真。他上奏朝廷,废袁真为庶人。

袁真不服,据寿阳叛变,并暗中勾结前秦、前燕。

桓温率二万军队攻寿阳,并筑起长围,将城池团团围困。

跟前几日的经历类似,贾元贿赂守军得以脱身,带人逃到八公山。

就接触到了牛家庄。

牛家庄相对封闭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自然条件,让贾元这个商人有了发挥的空间。

在山里收购各种产品,贩卖到城市。

再把城市里的商品,贩卖到山里。

靠着这样简单的经营模式,贾元很快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这时,顾缨、陆梨、朱拯、张靳他们找到了贾元。

他们除了要靠贾元贩卖产品以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靠贾元出面。

货币兑付。

为了巩固集权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货币体系。

汉武帝又将货币铸造权被收归中央。

从此,每个新政权建立之初,几乎都会铸造新币,来证明统治的合法性。

这不仅是新王朝权威的体现,更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经济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晋朝却是例外。

晋武帝司马炎,三分归一之后耽于声色,意志消沉,率循旧章。

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等政策都沿袭曹魏旧制。

包括货币。

曹魏政权,在魏明帝时期,仿汉五铢钱形制,铸造了魏五铢。

司马炎沉湎于羊车望幸,直接用魏五铢作为晋朝的官方货币。

司马炎死后,宗室忙着内斗,没时间铸造货币。

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也不太可能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全国范围的动乱中,货币的不统一似乎没那么重要。

当时没人想到,货币不统一的影响会有多么深远。

衣冠南渡之后,新建立的东晋政权,面对着司马炎留下的烂摊子。

侨居的世家,带来的是魏五铢。

江南的士族,积攒下的却是孙权时期铸造的大泉五千。

两种货币既不互通,东晋朝廷又没有推行兑换政策。

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东晋朝廷默认两种货币同时在市面上流通。

桓温灭亡益州的成汉政权后,刘备入蜀后铸造的直五百铢,也流入市场。

现在就是一个三国局面。

于是,从皇亲国戚到世家门阀,从豪强地主到巨富商贾。

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中心到蛮荒之地,

一场持续了三百余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货币不统一,造成了交易的困难,市场的萧条。

财政缺口极大,东晋朝廷大肆增加赋税,盘剥百姓。

东晋世家门阀,又以积富为夸,私铸货币,聚敛财富。

一时间流通的货币种类之繁复,形制之多样,旷古罕见。

超发货币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物贵钱贱的市场环境,经济更加萧条。

财政缺口更大,朝廷只能继续增加赋税,更残酷的盘剥百姓。

恶性循环之中,魏晋南北朝的人民群众,同时被一只看得见的手和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压榨。

如此混乱的货币体系,给了贾元这样的商人从中牟利的机会。

贾元从顾缨他们手中,借贷币值较低的大泉五千。

熔铸成铜器后贩卖,得到币值更高的魏五铢。

再用魏五铢购买粮食,布匹等实物,再偿还给顾缨他们。

因为这种货币兑付模式,双方都有利可图。

吴郡四姓对贾元加以庇护,为他免去了不少商税。

贾元迅速成为寿阳县的首富。

虽然寿阳城再次被围困,贾元又一次倾家荡产,仅以身免。

但是,只要他再次积攒起一笔可观的财富,就又能继续进行货币兑付。

现在,贾元抑制不住对于财富的渴望,开始和顾缨、陆梨、朱拯、张靳商议起如何在贩卖纸张上增加效益。

杨行秋急着从曹硕处拿到解玉砂和石灰,没在意贾元离开后去了哪里。

只要汽缸能完成,蒸汽机就能投入使用。

他就能解决眼下的三个难题。

“用这个。”

杨行秋将解玉砂递给牛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