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问对(1 / 2)

脸上虽不悲不喜,实际上李勉内心笑开了花。

正愁着如何摆脱李二安排,就送上了门。

既入将门,出身很重要,它决定了未来,自己在将门所处位置是高是低。

如果身上有李靖徒弟的光环,无论谁都不敢再小视他。就算将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认,也没办法。

李二见李勉答应,大笑道:“那好,今天朕来做这个见证人,让你拜师李爱卿。”转身看向李靖,“怎么样,这安排你同意否?”

李靖弯腰抱拳,“陛下安排,臣莫敢不从。”

“好,好,好,来人呀,给朕准备香案,让李爱卿现在就举行收徒仪式。”李二道。

马大伴应一声,出门安排去了。

在这皇家园林里,想要安排也简单,不一会儿,就有宫女太监,把香案摆好。

李二与众重臣,作为见证人列席。

三跪九叩,敬茶,一系列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喝完茶,李靖摸着李勉的头,道:“入得我门,须遵我师律。”

“第一,不准欺负弱小。第二,不准欺师灭祖。第三,不准有违良心。”

“谨遵师命,李勉敬拜。”

礼成。

房玄龄几人上前,对李靖进行庆贺。

就算长孙无忌心中再不愿,再看不起李勉,也上前敷衍了几句,表达自己的恭贺之意。

李二也勉励了几句,还让人叫来众皇子,与李勉认识,加深彼此关系。

李勉可是他留给下一代皇帝的重臣。

“恭喜李县男,拜得良师。”李承乾上前,好奇盯着李勉,口中恭贺道。

“谢太子殿下,臣必不负殿下所言,学得本事,报于朝廷。”李勉行礼道。

行礼时,李勉盯着李承乾的脚看,神情怪异。

现在的李承乾,脚正常,还没有被摔下马,导致留下残疾。

我要不要提醒下呢?

如今青霉素即将出来,加上上次的警告,长孙皇后想必不会那么早去世,长孙皇后在,他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便稳于泰山。

有长孙皇后在中间斡旋,想必闹不出造反。

“殿下,臣有句话想对你言说,骑马时,注意安全。如发生了什么,可到李家庄找臣师父孙思邈。”

这让李承乾,莫名其妙。

但因李二在场,李承乾不好细问。

可心里,觉得李勉有什么话未说尽。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行,得找个机会,找李勉问个明白。”

恭贺过后,事情拉上正轨,开始奏对。

李二特意叫来起居注的舍人,在一旁记录。

看场上郑重其事,李勉心中直发紧。

这李二到底想干什么,搞得这么隆重?连起居注的史官,都找来了。

李二道:“李勉,你刚才所答,是你自己理解,还是别人所说?”

“回陛下,全是微臣浅见,如有不妥,还请陛下示下。”李勉道。

李二点点头,“第一问,何为以工代赈?”

李勉回答:“纵观历史 ,每逢灾年,百姓即流离失所,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烟。灾民多趋于大城,以搏生存。”

“微臣所提以工代赈,便以这些人力,化民力为己用,更利于水利等工程。”

“这么做,有三个目的。”

“第一,通过组织赈济流民参加工程建设,使流民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稳定。”

以工代赈具有“一石三鸟”之功效。

可以激发百姓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流民之所以成为流民,无非是生存出现了问题。处理得好,将大大有利于国家,让这些人有工可做,也可将他们固定在工地上,不至于被有心人煽动,导致动乱。”

无论哪朝哪代,都是因人灾或天灾,导致动乱四起,甚至是揭竿而起,将皇朝埋藏,改朝换代。

经历过隋末民乱的李二,以及李靖等人,纷纷点头认同。

李二更是眼中精光爆闪,连连点头。

李承乾听得若有所思,两眼放光,目光定在李勉身上,一动未动。

其它几名皇子,包括李泰和李恪,看李勉的目光,也在发光。

这是国策,能活天下之策,应以国士待李勉。

皇子们明白过来,为何在开始时,陛下会唤来史官,以作记录。

这分明是想留作他日,如有需要时,可拿出来借鉴啊。

“你回答得不错。”李二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爱卿,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问。”

房谋杜断二人,躬身施礼齐声答道:“臣没有,李县男已说得很明白,没有可疑问的地方。”

杜如晦补充道:“如有疑问,私下里臣会找李县男,为臣解惑。”

意思是说,别问了,问剩下的吧。

“李勉,第二问,士农工商,历代如此,你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