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手续。太后本来不管国事,又是武力相逼。她本来对曹爽有意见,说废就废了。
这有几个条件,一,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也是一个狠家伙。一直担任中户军,禁军的一个首领,这部分禁军是一个基本可用的骨干武装。同时,司马师还暗下养了三千死士,分布在民间。加起来武装力量就已经可观。再加上司马懿威望高,派使者拿了太后的诏书,到曹爽手下禁军将领那里直接把兵权给收了,那些人不敢动。一瞬间,整个京城大权落到司马懿手里。
当时,朝廷大臣大多是跟曹爽的,但司马懿一动,就没有什么人敢有动作。这也是司马懿的威望所在。也有人在做另外的判断,当时很重要的人物是大司农桓范,也是三公之一。原是曹爽父亲曹真的属下,足智多谋。桓范趁着洛阳城还没安定下来,就匹马出城了,跑到曹爽大营去了。桓范一走,蒋济去报司马懿了,说,桓范脑子明白得很,他一去恐怕大事不妙。司马懿胸有成竹。他说桓范虽说有才能,可是他跟曹爽历来面和心不和。曹爽不是一个能用人的人,驽马只看到眼前食,哪里想得远。如果说曹爽一直听桓范的话,哪至于有今天。本来就不听,现在也听不了,不足为虑。
桓范出的主意可真是很厉害。当时皇帝跟曹爽在一起。桓范说,您赶紧带着皇帝到许昌,许昌就是原来曹家最初兴起的地方。然后让皇帝发布诏令,说司马懿叛乱,以皇帝的名义发诏书平叛。这是很厉害的一招。因为司马懿是通过太后发出的诏书,从法理来说是不充分的。
曹爽犹豫不决。他还在等消息,司马懿到底拿我怎么办?这时司马懿就派人去传递消息。意思是你是国家的元老重臣,是皇室,司马公不会对你怎么样,可安享晚年。司马懿去送传递消息的使者,还指着洛水起誓,要是伤害了曹家兄弟,我们全家不得好终。曹爽心动了,与其去冒那个险,还不如平平安安的,就在京城里做一个富家公吧。
实际上,曹爽一开始无限膨胀,但他内心还是脆弱的。这时,他心里很害怕,不想再跟司马懿斗下去了。曹爽没有听桓范的,他最后投降了。桓范发觉自己失策,但已经卷进去了,心里直后悔。
曹爽的结局如何?发了誓当然要管用,但我可以查出你另外还有问题。当时,曹爽回到他的大将军府,住起来,他觉得在里面挺舒服,吃吃喝喝。他不知道司马懿玩一个花样,在洛阳找了八百农民,在大将军府的四边起了四个高岗楼,派那些人一群群值班,瞧着曹爽在干啥,羞辱他。
曹爽确实没志气,赖着。司马懿又不能让他活着,就有宦官张当,原来曹爽的亲信,告发他怎么监视皇帝,谋篡皇位,叛逆罪。不仅仅是曹爽一人,曹家兄弟,曹爽亲信,何晏、丁谧、邓飏、毕轨全都进去了。这时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狠。这些人后来一律被杀,而且很多人因为连坐灭族了。
最厉害的是,按照古代的法律,已经出嫁的女子算是夫家人,不连坐。但司马懿连这些女子都诛杀了。世人感叹,“天下名士减半”。后人说起这件事时,还觉得心寒。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到司马炎那儿水到渠成,来一个禅让仪式,学曹丕。
司马家族的夺权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曹家夺权的翻版。
--------------------------------
建安十四年元月,新任青州刺史刘琮入朝谢恩。
天子对官员的履历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散朝后,便悄命人宣青州别驾来见。
“臣拜见陛下。”珠帘外的人恭恭敬敬地叩头。
“免。”内侍卷起珠帘,天子赐了座,摒却左右,双手交错掩于袖下,“徐元直。”
徐庶抬起眼。天子龙章凤姿,正当韶年,眉宇间却隐含着萧瑟的气数。此时,既欢悦、又小心,倒像背着大人做点小动作的孩子一样,“卿曾辅佐左将军?”
“是。”徐庶只答了一句,天子便不再问了。董承前车之鉴,他可不想再有人因自己引来无妄之灾。
徐庶明白天子的心思,缓缓告诉他:“左将军身体康健,乌林之役,亲冒矢石,部属归心……”这些自然没什么不能说。
天子含笑听着。其实曹操这一仗胜负如何,他倒真没有多少在意。平定江南,自然好。不克,他依然权倾朝野,他依然被他推在前台。
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这句话,徐庶只说了一次,从此深埋心底。
“左将军幕府才俊,如卿者还有几人?”
“左将军深孚众望,麾下智勇足备、慷慨忠义之士,动以百数。中有琅琊诸葛孔明,尤为出类拔萃。孙刘联盟,即此人之力。”徐庶淡淡道,并无夸大其辞。
“琅琊诸葛……”天子思忖着,“彼青春几何?”
“恰与陛下同年。”徐庶微微一笑,即刻敛容,“臣僭越了。”
天子叹了口气。想是惜人才不能为朝廷所用。
“与朕同年……”三十而立,那人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