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辙入了吏部,每日勤勉上值,日子过得也算无波无澜。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万物生。
京城的小姐们纷纷相约去钟山踏青赏花。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如此春日好光景,太傅府却出了件天大的事。
陆禹宁有个小姐妹叫李溪珍,父亲与陆太傅师出同门,两个小姑娘家是手帕交,极为要好。
李溪珍约了陆禹宁来家中小住一晚,第二天一同去钟山上的吉祥禅寺踏青礼佛。
这天日暮时分,来接陆禹宁的车在太傅府门前停好,梳妆打扮停当的陆禹宁与丫鬟一道上车远去。
谁知,约莫一个时辰后,太傅府门前又来了一驾马车,着门卫通传来接陆小姐去李府。
府里人面面相觑,太傅府管事仔细询问一番后,彻底慌了手脚,赶紧报了老爷。
后来的那辆马车才是李府的马车,
那前一辆又是从何而来?
又去往了何处,无人得见,无人知晓。
听闻掌上明珠失踪,陆太傅寒意顺着脊背爬上。
他在朝中不曾树敌,只是最近京中拐带少女案频发,侥幸找回的少女也是早已受尽凌/辱,不成人形。拖得越久,禹宁恐是越凶多吉少。
他派出合府上下所有的侍从四处搜寻,又找了侍卫司相熟之人在城郊山野中查探。
整整寻了两日,毫无结果,只在前往西郊的一处荒林中,找到了陆禹宁另一位贴身丫鬟惨遭凌虐后遍体鳞伤的尸体。
被绑不是小事,可是为了护官家小姐的清白名声只能暗中行事。
听闻这一消息时,傅辙正在侍卫司衙门与关宴上新近结识的友人喝茶叙话。
上一世傅辙很是清高,交友向来从心所欲。
然而傅家没落父母双亡时的孤立无援太过真实惨烈,让他认识到在这世间绝无可能有人片尘不染。
关试后进了吏部任职后,他也开始广结人脉,傅鼐堂堂翰林学士,傅辙三元及第加关试榜首,多的是愿与他结交之人。
听得这位侍卫司都虞候透露,太傅府有女儿失踪,他惊得站起,碰翻了手边茶盏。
“哪位小姐?”傅辙问,
“陆家口风紧得很,不肯说是哪位小姐。”友人答道,“应当是庶小姐,嫡小姐早就报官了吧,还沉得住气暗中查探。”
傅辙心提到嗓子眼儿。
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可能是嫡出的女儿,才这般谨慎护着,怕名声被污。
他匆匆告辞,往陆府赶去。
------
自从关宴一见之后,陆禹瑶与傅辙几乎无甚往来。
接到下人通传「吏部郎傅辙前来拜见时」,陆禹瑶有些不敢置信。
原本该是令她惊喜开怀的,只是府上近几日除了乱子,禹宁妹妹莫名失踪,她实在心神难安,努力稳了稳,请了傅辙进来。
进了陆府,傅辙见往来下人奔走如飞,更知不妙,见了陆禹瑶便拱手开门见山问道,
“陆大小姐,府上可是出事了。”
陆禹瑶被问中心事,突然泪水涟涟:
“傅公子,禹宁妹妹前几日出了事,我什么也做不了,心中焦急万分。”她楚楚可怜地望着傅辙。
见她欲言又止,傅辙一时情急间抓住她手腕问道,“到底出了何事?”
陆禹瑶脸红心跳,使劲稳了稳心神,才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临了嘱咐傅辙切勿外传。
“陆姑娘放心,在下定当守口如瓶,”傅辙神不守舍地点头。
傅辙心知自己此番前来实在于理不合、极是不妥,惶急之下竟顾不得礼法了。
他如坐针毡地饮尽一杯茶,温言劝慰了陆禹瑶几句后,便借口有事急冲冲离去。
深夜,茫茫山野万籁俱寂,只有风吹草叶飒飒作响。
傅辙孤身一人策马疾驰,来到西山的荒郊野岭。
前些时日,京中拐带少女案频发时,有两三个侥幸逃生的少女便是在西山脚下不远处的村落被人寻见的。
白日里,陆府和侍卫司暗中查探的人也都来探过西山,但是越是人多手杂,恰恰越会让暗处的蛇缩回藏身的洞。
他乘着漏夜前来,存着一丝侥幸,希望能寻到些蛛丝马迹。
傅辙从小便勤于习武,耳力极出众。
他寻了个高处侧耳倾听,许久许久之后,终于依稀听见半山处有风声以外的人声。
步步循声,渐渐循至山林深处的一处破庙外。
周围杂草丛生,荒芜一片。
细细的呜咽越来越近,静寂中如闻鬼声。他提剑在手踏入庙中,庙里各处传来男人粗重的鼾声。
有一间房门口靠坐着两人,均是一身酒气,其中一人已鼾声如雷,另一个已阖眼昏昏欲睡,还兀自说着浑话:
“不信这小娘皮能一直撑着,早晚有一天老子要狠狠地把她办了。”
傅辙悄步转到屋后,
破开窗纸,他看见了那个让他担惊受怕许久的身影,稍稍松下一口气。
傅辙回身去到破庙院中,悄无声息地结果了守门的两个歹人,又将另外一处兀自酣睡的三人狠狠击晕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