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蛤蟆之歌> 第一章 快递员之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快递员之歌(2 / 3)

……生……产……队……的……听……好……了……,明……天……到……公……社……领……粮……种……哦……哦……哦……

老一辈的人可能会这样想,这娃要是早出生几年就好了,吆喝的事情就交给他了;不过现在完全没那需求了,但没人吆喝还真不习惯。

其实,王晓武撕嗓门的练声法本来很危险,弄不好就成一破锣嗓子,幸好他的小学音乐老师喜欢他,给予他悉心指点。

音乐老师喜欢王晓武当然是因为这孩子喜欢唱歌——镇里学校农村的孩子占大多数,喜欢唱歌的孩子就没见过,即使有也是三不大四地哼几句那种情况。

音乐老师可能也喜欢那种要破不破的嗓音,她说“lookingintomyeye’s”那个歌手的嗓子就是“细沙”沙出来的那种破而不破的嗓音——不看眼睛就迷死人的嗓音,所以她对于在偏远山区能碰上这种爱好相同的学生感到欣喜;所以她很耐心、很细心地教王晓武的唱歌技巧,鼓励王晓武撕嗓子并指导如何适可而止,如何用“细沙”沙嗓子。

启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启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王晓武的启蒙进展很好。

进入中学以后,王晓武就没那么幸运了。音乐老师是唱民歌的,喜欢嗓音纯正的——就是那种像从一根很纯的银管发出来的很纯的声音。一开始他教得很上心,因为他觉得这孩子喜欢唱歌,而这里喜欢唱歌的孩子比教唱歌的老师还少;但他纠正这孩子用嗓,这孩子老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也就不想在他身上费心了。王晓武的唱歌技巧因此就停滞不前了,但他嗓音的训练还是在继续——按照小学老师的嘱咐训练。

高考时,王晓武想考西南大学的音乐系——这是他从小的愿望;然而时运不济,面试时碰巧考官是唱美声的和民族唱法的。哎!可能音乐系的老师大多是这一类的,王晓武这样叹道。

首先是唱美声的老师让他唱《我的太阳》这首指定歌曲,王晓武破着个嗓子开唱。老师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他用美声唱歌的的发生喊道:“我的拖拉机,你快停吧!”王晓武唱了不到一半就这样被叫停了。

其实王晓武当时就不想唱这首歌——骡子怎么能学马叫呢!——但这是指定歌曲,哪有考试生叫老师换题的呢?

接下来民歌老师让王晓武唱《嘎达梅林》这首指定歌曲,本来王晓武有机会用那沙哑的嗓音悠扬婉转加上点沧桑演绎好这首歌颂蒙古英雄的歌曲;但是他喜欢一四六嘶吼到底的唱法败了老师的胃口。

老师瞪着双眼说:“你开着拖拉机运宝石啊!”

王晓武吃惊地问:“什么叫开着拖拉机运宝石?”

老师抖着双膝笑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开着拖拉机运宝石啊!不解释。”

王晓武不知道,有点高度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艺类有点高度的知识分子,说话如果艺术了一下,你不懂要他解释,那基本上你已经又败了他的胃口了。

明显觉得“命悬一线”了,王晓武说你们让我自由发挥一首好不好?老师说,不好,你这嗓子和吐词发音还是找地方流行歌手教你好了。

王晓武一听气不匀净了,刷刷刷几个后滚翻退场。

王晓武手脚的本事可不局限于翻跟头。

黄水那一带土族人多,自古民风彪悍。不说古时候,就说旧社会,那山里的强盗土匪像山里的野猪一串一串的,民风不彪悍怎么活呀?

另外就是明朝女将军秦良玉曾在石柱驻军打仗,肯定武种流传,所以黄水人从小习武的多;虽然没有绝顶武术高手,但习武的人比种庄稼的人少不了多少,因为习武的人也就是种庄稼的人。

王晓武那个武字可见一斑,他的武术底子也可见一斑。

面试体育生的老师碰巧路过,看见了王晓武的空翻。

啊呀!这孩子空翻真利落,肌肉丝丝根是根的,一米七五的个子,匀称的身材,是上好的体育苗子啊!哎呀,他怎么去考什么音乐系?!到我们体育系来得了。

体育老师让他试了一下短跑和单杠,面试就过关了。

文化课高考成绩本来可以上一本很多学校,但王晓武选择上了西南大学的体育系。

王晓武并不想上体育系,他的爸爸妈妈也不愿儿子上体育系——那些人是吃饱了撑的。

王晓武的爸爸妈妈改革开放前是农民,种菜卖给镇上的镇民。

那个时候起早贪黑种菜卖,卖不了几个钱,还要上缴“资本主义尾巴”的罚款,肚子里的几棵米粒就只够辛勤劳作用,所以很弄不懂为什么有人专门搞赛跑、跳高之类的东西。

所以王晓武的爸爸妈妈从观念上就不愿儿子上体育系。

这些年黄水搞旅游开发,黄水镇是开发的核心区域,王晓武家所在的生产队在开发范围之内,爸爸妈妈农转非,一夜之间就成了镇里人,亦即城里人。

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王晓武的爸爸妈妈也像镇里其他人那样,利用自留地将住房扩建,办成农家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