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中华再起> 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联出兵(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联出兵(二)(1 / 2)

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联出兵(二)

苏联突然不打招呼。入侵波兰的行为。就连德军也是非常吃惊。包括身居高级职务的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也惊讶的追问:“他们准备对付谁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希特勒只有告知外界(包括大部分德军将领)德苏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事。却沒有提到共同瓜分波兰的行动。9月3日。斯大林还专门通过自己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告知德方。苏联将会在有足够军队的情况下入侵波兰。所以苏联的突然参战出兵让德国人吃惊也就不足为怪了。

苏联军集结了两个方面军的兵力(相当于德军的集团军群)。分别为由米海尔·科瓦列夫上将指挥的白俄罗斯方面军(负责占领布利兹特-里托夫斯克至立陶宛边界的波兰领土)和由谢苗·铁木辛哥上将指挥的乌克兰方面军(负责占领布利兹特-里托夫斯克以南的全部地区。其中在布署上。最南边有一支机械化的“第12集团军”。负责阻拦波军撤退至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兵力共有25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和12个坦克旅。总计46万人、3,739辆坦克、380辆装甲车和2,000架作战飞机。

相比下。波军于当地与其接战的兵力甚少。第一线部队主要为“边境防护军”(Korpus Ochrony Pogranicza。简称“KOP”)。仅有18个营、共12,000人。且沿着苏波边境展开、兵力分散于四周。根据波兰的西部方案防御计划。波兰假设苏联会在与德国的冲突期间保持中立。因此。波兰指挥官部署其部队在最西部。以面对德国的入侵。而这个时候。不超过20个兵力不足的营。其中包括约20,000人队的边防防卫军。以捍卫东部边境。当红军在9月17日入侵波兰时。波兰军队正在且战且撤向罗马尼亚桥头堡。以便他们进行重组。并等待英国和法国的救援。

在苏联刚入侵的时候。苏军被告知禁止与波军直接冲突。使后者一度以为其为盟军。但苏军逐渐向内地深入且许多波军被解除武装后展开入侵后。形势也逐见明朗化。在这种情况下。雷兹-希米格维最初倾向于以东部边境防卫军部队进行抵抗。但被总理Felicjan S?awoj Sk?adkowski和总统伊格纳茨·莫希奇茨基所劝阻。无奈之下。雷兹于17日至18日的晚上对波军下令。除非出于自卫或是前往罗马尼亚桥头堡时遭苏军拦截。否则尽可能不要与苏军冲突。以撤退为首要目标。然而。德军入侵已经严重破坏了波兰的通讯系统。对波兰军队造成指挥和控制上问題。由于出现混乱。波兰和苏联军队的冲突在边境发生。从8月30日起负责指挥边境防卫军的Wilhelm Orlik-Rückemann将军。于被任命后沒有收到任何官方指令。于是在面对苏联的侵略行径的时候。他和他的下属继续积极抵抗苏联军队。直至10月1日把部队解散。

苏联入侵的同一日。雷兹与政府要员都逃往了罗马尼亚。许多波兰平民也同样前往寻求避难。就整体形势來看。苏联入侵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波军原希望借由维斯瓦河守住波兰东部的计划已变得沒有意义。它说服波兰政府“波兰已经战败”的事实。

在苏联入侵波兰的行动。不可避免的回合已经进入波兰并高歌猛进的德军出现冲突。不过都是相对算少的情况。总体來说。两国士兵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友善关系。两军之间在战场上有显著合作的例子。德军在布列斯特-里特维斯基战役中攻占了布列斯特要塞。但在9月17日将它移交给苏军第29坦克旅。德国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和苏联的谢苗·克里沃申准将。然后在市内举行了联合胜利阅兵式。利沃夫在9月22日投降。数天之后。德军将其交给苏军。苏联军队在9月19日为期2天的战斗之后攻取了威尔诺。他们在9月24日经过为期4天的战斗之后占领了格罗德诺。9月28日。红军已经到达纳雷夫河、西布格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即事先与德国人商定的边界。

尽管面对苏联趁火打劫的行动。波兰在9月28日的斯扎克战役中取得战术性的胜利。但更大规模冲突的结果从未被怀疑。平民志愿者、民兵和撤退出來的重组单位在在波兰首都华沙对抗德国军队直到9月28日。和华沙以北的莫德林要塞在16天的激烈战斗后于第2天投降。10月1日。苏联军队在Wytyczno战役中把波兰军单位赶进森林。这是行动中其中最后1个直接抵抗行动。几个被孤立的波兰守军阵地在被包围后被长期坚守。但是在10月6日之后。波兰境内的抵抗还是消失了。在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外长曾经得意洋洋向斯大林报告道:“由德国军队及随后由红军发动短时间的行动。就足以让这个由凡尔赛条约制造出來丑陋的东西消失。”

面对苏联的趁火打劫的行为。波兰的盟国法国和英国对此应平淡。因为他们当中沒有1个国家愿意开始同苏联对抗。干涉苏联国内战争的失败让他们想起來就感觉到战栗。根据1939年8月25日英波共同防御条约的协议条款。英国曾答应。如果定欧洲列强进攻波兰。会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