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中华再起> 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联出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联出兵(1 / 2)

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联出兵

在德军第8集团军与第10集团军正处理布楚拉战事时。波军争取其赢來一星期的宝贵时间。加快增强华沙城的防护以因应敌军接下來的入侵。并尽量将残存的部队(主要是克拉考集团军)调至罗马尼亚桥头堡。而德军则正以13个师(相当于波兰战场上总兵力的1/3)慢慢包围华沙城。南北两主要战场上。德军还要于华沙以东建立一个巨型双钳。9月14日。德军第10装甲师抵达了布利兹特-里托夫斯克边境地区。并于15日击破了当地波军的防御工事。9月17日。第3装甲师抵达弗沃达瓦。德军装甲兵力的南北两钳即将合围。在波兰的其他重点地区方面。普热希梅尔自9月10日被德军包围、9月14日包围了利沃夫。此地是波兰除了布楚拉河以外的最后一个主要反抗据点。

就在这一切似乎有僵持下來的趋势的时候。波兰准备腹地重组防线的时候。就在9月17日一早。苏联官方告知波兰驻莫斯科大使:“由于波兰在与德国之间的战争里已表现出国家内部的腐败、政府已呈现解体的状态。故苏联先前与其签订过的任何协定将不再有效。且波兰已成了一个混乱而危险的地区。苏联已无法漠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同胞。故苏联政府已命令红军跨过边界。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居民。令其摆脱被不明智的领导人(波兰政府)所卷入的战争。让他们回归平静的生活。”

接到这个类似于最后通牒的通知的时候。波兰当局顿时被打懵了。实际上罪域苏联入侵波兰早就有所感觉。但是沒有想到來的这么突然。这么卑鄙。毕竟在1920年苏联就曾经入侵过刚成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对于苏联的行为时有深刻的背景的。波兰政府同样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地区原來德国。奥匈帝国和沙俄的领土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区内的各个国家看到了机会。抓住机遇。建立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苏俄视这些领土为叛逆的俄罗斯省份。对俄罗斯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无法很快就作出反应。以对付这些独立运动。大波兰起义的成功从而在波兰建立1个主权国家。即波兰第二共和国。在巴黎和会上既沒有对关于波兰和苏俄的边界作出明确的裁决。亦沒有在凡尔赛条约上提出这个问題。在1919年12月和平会议上提出1条临时边界。即寇松线。作为1个试图确定波兰境内的少数民族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方案。但与会者并沒有感到有能力对这个相互竞争的要求作出1个总结性的评价。

巴黎和会的结果轻微减少了区域内各方的领土野心。约瑟夫·毕苏斯基寻求尽可能向东面扩展波兰的领土。以试图建立1个由波兰领导的联邦以抵消俄罗斯和德国任何潜在的帝国主义意图是可行的。在同一时间。布尔什维克开始在俄国内战中获得上风。开始向西面有争议的领土前进。意图协助其他在西欧的共产主义运动。1919年的边境小规模战斗逐步升级 1920年的波苏战争。继而波兰在华沙战役中取得胜利。苏联要求和平和战争因在1920年10月的停战协定而结束。这一战也被苏俄领导人视为一大耻辱。双方在1921年3月18日签署了正式的和平条约。里加和约。条约裹波兰和苏联划分有争议的领土。该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波兰的边界。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上苏联向波兰和平代表团提供领土上的让步。相似于1772年第1次瓜分波兰时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边界。 在这份和平协议之后。苏联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国际革命事业。并约20年沒有重新提出这个理念。

1939年3月中旬。苏联、英国和法国开始建议和计划潜在的政治和军事协定。以对付德国可能的侵略行动。波兰沒有参加这些会谈。并表示相信任何波兰与苏联的合作将导致德国强烈的反应。三方讨论的重点是在德国的侵略出现时保证欧洲中部和东部国家的安全。苏联人不相信英国或法国人对集体安全协议作出之承诺。因为他们沒有提出反对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反对法西斯份子或保护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目标捷克斯洛伐克。苏联还怀疑。英国和法国将继续在纳粹与苏联任何潜在的冲突中保留边线。因此。苏联要求建立1个的军事同盟。以对抗对其领上的攻击。苏联坚持建立1个从芬兰到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作为缓冲区。和其他国家或在其提出的势力范围内的1个国家进攻苏联时提供军事援助。苏联还坚持在其安全受到威胁时。有权派兵进入这些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

当军事会谈于8月中旬开始时。谈判很快就因如果德国进攻时苏联军队可通过波兰这个条款而陷入僵局。各方均等待英国和法国官员施加压力。以迫使波兰官员像当初英法强迫捷克官员一样同意这样的亡国条款。然而。波兰官员拒绝让苏联军队进入波兰领土。因为他们认为。一旦红军进入他们的领土上可能永远不会撤走。苏联认为。波兰的意愿可以被忽略。因而尽管它反对。三方仍然可以缔结协定。但是这一次。面对这个可能引动全球红色巨浪的帝国。英国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举动将推动波兰与德国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