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笑,这李成桂难不成脑子里进水了吗,竟然想要联合倭国来对抗我大明。”
“他自个也不想想,倭国还有东海天险可守,他高丽有什么。”
“如今草原骑兵三十万,随便抽个七八万骑,灭他高丽岂不是反手之间。”
华盖殿中,朱英都快被李成桂这一番骚操作给气笑了。
之所以一直没有拿下高丽,是因为高丽在姚广孝过去之后跟被大明统治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高丽那地方本来就穷,而且还是在北边地区,粮食都种植不了多少。
把高丽纳入到大明的内来,也提供不了什么赋税。
在教化这块就更加没必要了,现在的高丽所用皆为汉字,不存在自身文字的说法。
大部分高丽百姓的语言并非是汉语,而是高丽语。
也就是说现在的高丽文字跟语言是分开的。
有大臣上奏道:“大王,五十万石粮食会不会太多了,这倭国能拿如此多来吗,臣觉得或许可适当减少一些,况且我高丽目前来说粮食还算充足,不需要如此之多的粮食,不若是多要一些黄金白银。”
王宫里,李成桂麾下大臣苦口婆心的说道。
或许有人会觉得,先前朝廷不也在九边囤积了那么多的兵力,怎么现在国库如此丰盈,反而负担还增加了。
这也是让李成桂一直相信他的原因。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变故出现,跟朱英的关系分不开。
他们的时间很少,草原局势一旦定下,那么就是高丽和倭国覆灭之际。
哪怕是姚广孝也不知道王虎的存在,即便是曾经大量群英商会暗子浮出水面,王虎也巍然不动。
不说倭国的天然仇恨有更大的吸引,单单是大明这辽阔疆域,哪一处不比小小高丽更为重要。
即便是站在李成桂身后的禁卫军统领王虎,都忍不住多看了李成桂两眼。
这样的变化跟朱英这些非属于高丽族也有很大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可谓是同宗同源,而大明一系代表的是外来势力。
至姚广孝离开,宁王朱权前去的时候,形成了一个权力交接的空挡期。
王虎就是曾经跟随着朱英,然后救下了李成桂,变成了李成桂最信任的人。
不过哪怕是知晓,朱英也依然会坚持这样的选择。
李成桂心里头也很清楚,但他看得更明白的是知晓自己已然没有了其他选择。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王虎心里,在京师的儿子才是他真正的儿子,也是嫡子。
“那几个草原的逆子也全是废物,三十万骑兵到现在还没有拿下瓦剌鞑靼,他们当是在踏春吗?”
现在的这些儿女都是庶出,怎么能有自己嫡子金贵。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把原高丽王室的支持者几乎全都给渗透了。
不过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来,足利义满的时机确实把握得很好,现在大明因为多处开战的原因,对于粮食的消耗非常大。
“传咱谕旨,命草原三王立即围剿瓦剌鞑靼,务必在一月之内彻底平定草原。此后十五万骑兵直抵高丽,把李成桂这小子给咱抓到了京师来问罪。”
手段再多又如何,疆域实在是太小,浅水里养不出真龙。
如果他们不能趁着这个时间段达成各自目的,那么所有一切都来不及了。
——
高丽王都。开京城。
就算是因为自己暴露全死了,那也是值得的。
毕竟在李成桂看来,王虎的妻儿可都在自己手里,没有任何理由会背叛自己。
而王虎在离开前就已经成家,还有个两岁大的儿子。
王虎收回放在李成桂身上的目光,转而眼里出现了几许柔情。
“再传令青海水师,给咱全部开动起来,切断倭国海上所有联系,在此期间,禁止任何船只靠近倭国,但凡违令者,立即击沉。”
对比起来,高丽自然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让他迅速准备五十万石粮食,赶紧给本王运过来,本王起兵之事传于大明京师,大明皇帝肯定知道本王跟倭国联合,则必然会派遣东海水师封锁海域。”
在听到东家变成太孙的时候,王虎兴奋得三天都没合拢嘴巴。
朱元璋一连下了好几道谕旨,立即就给高丽倭国安排得明明白白。
要知道李成桂创立的李氏王朝,哪怕是到了后世在一直在传承,哪怕只有名头没有实权。
这些年来,儿子生了三个,女儿生了五个。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联合倭国称王,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有机会了。
“咱倒是要看看,足利义满这小子是想要怎么来斗,若不是咱觉得彻底平定倭国造成太大杀伐,当初就已经给他推平了。”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朱英一直没有对高丽下手,只是让姚广孝和宁王朱权前后去掌控高丽。
他老王家可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再加上蓝玉那边,还有朱允熥去的满者伯夷,傅友德正在带兵征讨吐蕃,等于是大明一半的兵力都在外边。
这是情况的不同。
现在的归化城周边,可是没有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