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夫人都带了未成婚的孩子来,男孩在前院,女孩在后面。 这回邹夫人把庶女也给带来了。 那女孩子今年十二岁,模样自然是好的,穿戴也不差,却生得着实瘦弱。仅仅只是瘦弱也罢了,或许只是先天身体不好,她嫡妹祖二姐看上去也并不比她圆润多少。可她言行里那种让人不能忽视的小心谨慎,让人一看便知在家里的日子不松快。 似吴家的庶女,论自信开朗比不上李世凛的未婚妻吴四姑娘,行事也自有大家姑娘的端方在,哪里像祖大姑娘这般低头缩背的。 在座谁是憨人?背着邹夫人都不知互相换了几个眼神。 要么就做得干净些,别让孩子出来。都养这么大了,也叫她一声“母亲” ,不说同自己亲生的一样养,也别太苛待得过分了,忒显得小气。 今日是借林少师和姜夫人的宴,大家相看孩子,可把庶女就这么带出来了,到底是想让她有好姻缘,还是不想? 当着众人的面,邹夫人没再故意找茬,反而一副和姜宁亲热的作态:“上回承蒙夫人款待,我一直想请夫人还席,偏生夫人这里一直不得闲儿。今日又是我来叨扰夫人了。” 又拉自己的女儿:“二姐昨日还念着二姑娘呢,说二姑娘处处照顾她,如亲姐姐一般。” “听得贵府正给李二爷和二姑娘请先生?不知能不能让二姐……”她略顿了顿,加上庶女,“和大姐一起来上学?” 姜宁却不想接她的茬:“请先生的事都是我们大人做主,我并不管,也不知怎么样了,定了哪一位。即便请来了,夫人只这两个女儿,都是做娘的,怎么舍得让她们日日在别家住着?若每日来回呢,我看大姐和二姐也不大受得住。我们绯玉性子皮,常上房揭瓦,怕吓着大姐二姐,也怕把她们给带坏了,我就难见夫人了。” 真没意思,上回还讽刺绯玉不“温柔安静”,这回就上赶着要一起上学,谁稀罕呐。 林如海也不能和太多武官太过亲近了。 姜宁还琢磨着有没有可能让绯玉师从穆夫人。林家即便要和武官结交,祖家也得靠后站。 再说了,让人家的孩子来自家上学是要担风险的。孩子磕了碰了,饮食不好吃坏肚子了,甚至路上出了意外马车翻了,林家都少不了有责任。邹夫人一看便不是省事心宽的,姜宁才不给自己找事。 邹夫人又视庶女如草芥。 姜宁阴暗地揣测,邹夫人一定不介意让祖大姐在林家“失了清白”,便能缠上世凛硬结亲事。 想让女儿过来上学,为什么非要提一句世凛? 不是她自夸侄子,实是她来兰州四个月,至少有十家人明里暗里打听过世凛定亲了没有。他跟众大人出去巡边,甚至有那等把脸皮豁出去,私下向他自荐女儿或妹妹的。 还有打 听得他十六岁了还无“内宠”,先送一两个貌美丫头拉进关系的…… 李世凛回来后,略说了几桩,姜宁光听着就嫌烦了。 林如海想多留李世凛一年,明年再让回去。姜宁的意思是孩子也历练够了,赶紧让他回国子监读两年书成亲吧。 俩人目前还没达成统一。 李世凛觉得回去和留下都挺好的,在等他们做决定。 再加上今日邹夫人让姜宁起了警惕,等送走了客,她便叫李世凛过来:“你若回家,自有你父亲兄长管束。若留下,我可不许你在外胡来!你和吴四姑娘的亲事还是我说的媒,若叫你在这里有了新宠,我一难见老太太和你父母,二也难见吴家了。” 夏天衣服薄,李世凛脖子都红了:“二姑姑放心,侄儿从来没有……” 姜宁放缓语气:“我知道你是好孩子,不是怕你自己胡来,是怕人家算计了你。今后你不管去何处都要小心。把你和人家女儿凑在一处,坏了清白,你是娶还是不娶?娶,吴四姑娘怎么办?不娶,那女孩子只有死路一条,岂不是罪孽。” 对于有些人来说,拿女儿的命搏一搏好亲家又算什么大事? 李世凛再不好意思,也知道这事要紧,连忙应下。 姜宁还想问他有没有需求,若有就憋着(……),她是不会给他挑丫头的。可看他站都要站不住了,脸红得能煎鸡蛋,还是没问,让他走了。 这种话,姑姑也好像不太好直接和侄儿说。 让林如海做姑父的说吧。 姜宁愉快地给林如海找了个活。 …… 邹夫人回到了节度府。 她原是四川人士,出阁时父亲为四品道员,如今已升了正三品陕西布政使。她在娘家时虽是庶出,可嫁了个有本事的丈夫,丈夫虽然好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