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誉可言的说书人这番话,得到的反馈寥寥。
大家表面上不显,心里想的是:鬼才信。
但这次222说的是真话:
【后世的孩子们需要背诵古诗文,为了考验他们的背诵成果,师长们会出填空题让他们作答。只是孩子们的学问不太扎实,经常会闹出笑话。】
【经典题目有:我劝天公重抖擞,请答出下一句。】16
这样的诗文背诵并不稀奇,无论是科举盛行还是科举没出现的年代,都有很多人无师自通尝试过。
所以听过这首诗的人都下意识在心里作答了——不拘一格降人才。17
但天幕又说“孩子们学问不够扎实”,大家就好奇起来。这个“闹笑话”,具体是什么样的笑话?还能比诗文串烧改编更好笑?
然后他们就看到屏幕中出现了一排歪歪扭扭的大字,显然是出自稚童之手。
虽然写的是简体字,不过旁边有系统自动翻译成诸位能看懂的对应文字,所以并没有理解上的困难。
看不懂字的人,也可以点击小喇叭播放语音:
【你劝地母轻摇晃。】18
所有人:……………
学渣胤祺倒抽一口凉气,这要是他写的,明天就能被皇阿玛打成半死。
这还没完,很快大家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答案。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爱)。
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
(宽衣解带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英雄宝刀未老,(老娘丰韵尤存)。
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六斗可以)。
洛阳亲友如相问,(请你不要告诉他)。
…………】19
知道全部正确答案的弘昼笑得想死,顶着他爹雍正的死亡视线也不管不顾,抱着肚子笑个不停。
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展现出他不着调的一面了。
弘历简直没眼看。
他撇开脑袋,挪了挪身子,努力离蠢弟弟远一点。
“弘昼。”
雍正冷冷开口。
“既然这么喜欢,回去把这些诗都抄一百遍。抄完再给朕背出正确版本,若是你背错了,你知道后果的。”
乐极生悲的弘昼:QAQ
【光讲串烧大家是不是听腻了?】
众人:没有没有,再来点再来点。
【后世除了串烧之外,还有《抡语》哦。】
儒生们茫然:啥?
《论语》哪里没有,这有什么值得特意拎出来说的?难道——
他们有了不好的预感。
【后人有时候会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一些词句,最后解读出和原意完全不同的解释。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后世人中,实际上从书籍问世就开始了。】
【不过当前节目我们先不聊一些儒生对经典的曲解,这一点在下个节目“名人访谈”中会专门探讨,到时候会邀请孔孟等先贤亲自讲解他们的语录。】
【现在,我们先聊聊后世人为了有趣进行的曲解。没有不尊重经典的意思,只是丰富课余生活而已,请孔子不要介意。】
孔子捋了捋胡须:
“无妨,但说便是,老夫还没那么小气。”
【好的,既然孔老夫子没有意见,那我们就开始了。此《抡语》非彼《论语》,而是抡你一巴掌的“抡”。】
儒生们:……
儒生们表情扭曲,想要斥责说书人乱改,但是刚刚对方明显是得到了夫子本人的授权,他们又没办法指责。
就很难受!夫子为什么要答应这种事情!
孔子本人也很意外,但他依然手下不停,拿起刀笔开始记录。
孔夫人在旁边一副吃瓜脸,好奇地探头探脑,想看看是不是真的一字不差地被记下来了。
说书人已经开始了。
【一:朝闻道,夕死可矣。
趣味释义: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道路,晚上就可以过去弄死你。】20
正确释义同样写在旁边供人观看。
孔子:……
孔子拿笔的手写不下去了。
不是气得,是笑得整个手臂都在抖,没办法写字。勉强下笔之后,歪歪扭扭糊成一团,根本不能看。
孔子门生齐齐蚌住,而后拿手帕的擦嘴的擦嘴,拍胸口顺气的顺气。生气老师话语被人曲解的人有,但是也有人觉得有趣。
原来这句话还能这么理解?原来这句话竟能这么理解!
【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有你父母在,你休想跑得太远,跑了他们也有方法把你抓回来。】21
偷跑出去过的朱厚照太有同感了!
虽然他不是被他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