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摇摇头,也用口型回她,“不知道啊,让班长去问问。”
很多同学都发现了老班的不对劲,大家想要关心,却又不知道怎么问才好,最后还是统一推举班长去询问情况。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班专门在班里解释说自己家里没事,感谢大家关心,让同学们放心。但之后几天他的精神始终有些萎靡,好像神思不属,神情也很疲惫,不似往常时时刻刻精神焕发的样子。
*
本学期的第三次月考,也是选择分科之后的第一次大考很快到来。
选择理科之后,秦以安花费了更多精力投入在物化生三科的学习上,尤其是自己没有特别擅长的物理,开始挑战更难的题型。
她买了新的练习册,是把近些年高考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分类总结到一起,学过的知识是可以直接做的。只不过理综的考核都很综合,高考真题的难度要高于平常练习。
秦以安始终认为,应试技巧第一条就是大量做真题,从真题中可以感受到出题人的出题意图,进而知道下一步从哪方面入手,知道课本上哪些内容会是重点。当然这种能力并不是只做题就能够拥有,还需要自己平常留心观察总结。
考试成绩出来,秦以安又一次获得了年级第一,不光理科科目成绩更加突出,文科的政史地也保持了很高水准,历史地理都是全班最高分。
武行愁眉苦脸的凑过来,重复他念叨过很多遍的话题,“为什么地理是文科啊,这都是啥呀,我看着书也不会做,同桌救救我吧。”
武行学习非常认真,但是日常训练比赛任务繁重,经常会缺课,学习时间也比普通同学少很多,总体成绩不算太好,尤其准备选文科之后,地理就成了他的老大难,本次月考只考了66分。
经常听同学们抱怨地理难,秦以安其实是不太能理解的。在她看来,地理的主观题是所有科目中得分最容易的,历史政治可能已经答得很好很全面了,阅卷老师还是会习惯性扣一两分,但是地理只要得分点写到了,很容易就能拿满分,而且只要掌握了答题套路,很容易总结规律。
看到对方苦恼的样子,秦以安说:“你不是会记笔记吗?笔记给我看下呗。”
翻开武行的笔记,正面是课堂内容,他会把每节课学的知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全部抄写下来,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还有翻阅时荧光笔做的笔记。背面是错题本,粘贴抄写了很多错题,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全都挤在一起。
秦以安看完的感受就是,很认真,但是太杂乱了。其实学习笔记就等同于自己脑海里的知识体系,如果笔记本上都是杂乱的,脑海里也不可能清晰,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加难以调动出来了。
秦以安指着对方的错题部分建议道:“我感觉这样整理错题效率很低,地理跟数学不一样,我们整理错题其实没必要纠结这个题目本身,可以把他涉及到的知识点概括出来。
比如这道题,考察的是各个自然带类型的特点,你做错的原因就是这个基础知识没记住,就直接把这个知识点抄写下来,每天拿出来背,没必要每次看错题的时候读这一长串材料,比较浪费时间。
可以根据自己错误的类型,是基础知识遗忘了,还是没有想到这个点,还是审题不清,还是新的课外积累你没有积累到,把知识点分门别类总结下来,经常翻看翻看。”
武行若有所思,又问道:“大题怎么办?答案提到的点我完全都想不到,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答。”
秦以安看见错题本上本次月考的一道真题,问某种现象的原因,答案主要是社会原因,但武行分析了一通自然原因,每一点都洋洋洒洒写了一长串,占满了整个答题空间,但是这道题8分的题目自然原因一共就占两分,所以也只拿到两分。
秦以安说:“你可以多看一些经典题目的答案,最好能把他们总结成模板。比如题目问你原因,有自然因素,那就肯定有社会因素;同理有有利影响就一定有不利影响;有优势就一定有劣势……即便你认为没有也给它写出来,反正是按照答对的点给分的,错的点也不扣分。
你多找些不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