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生命门> 第246章 书记下乡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书记下乡2)(1 / 2)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

246、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的日子。全国人民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当时。老支书正卧床不起。病的很厉害。病入膏肓。正如毛主席描述的那样:气息奄奄。微命肤浅。日薄西山。朝不虑夕。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参加了毛主席的追悼会。郭怀义就站在他的后面。郭怀义说:

“从追悼会开始到结束。老支书低头默哀。一动沒动。”追悼会结束后。他就不能动了。他是被抬回去的。不久便与世长辞。郭怀义每次对人讲起此事。都会由衷的感慨道:

“老支书真行。我真佩服他。”张寅听了之后。不由得对老支书肃然起敬。因为他也参加了毛主席的追悼会。他知道追悼会开了多长时间。并且是在什么情况下开的。后边我还要详细描述开追悼会的经过。

毛主席去世时。张寅正在村里上初一。学校在校礼堂设了灵堂。那里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遗像。班主任带全班前去吊唁。到那之后。面对着毛主席的遗像他沉痛的说:“敬爱的毛主席。我带学生來看您了。说话时。他有些哽咽。并深深的感染着学生们。人们低着头。眼里噙着泪水。倘若此时有个同学要是哭出声來。肯定都会放声大哭的。然后向毛主席三鞠躬。

回到教室。同学们依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低头默哀。老师说:

“明天。县里在县里堂组织吊唁活动。县直各单位、各学校以及人民群众都要参加。因为怕到时候你们哭不出來。所以咱们先试试。看看能不能哭出來。下面你们就哭吧.”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放声大哭。越哭越厉害。哭了一会儿。老师劝同学们不要哭了。劝了几次都停不下來。又过了一会儿。老师提高嗓门说:

“同学们。不要哭了。我知道你们都很想念毛主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以后。哭声才渐渐停了下來。

其实。试哭是多余的。到时候都会哭出來的。人们对毛主席是无限热爱的。张寅刚上学时。课文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毛主席万万岁。他听到的第一首歌是:

“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毛主席的恩情深。

*思想是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这首歌张寅不但会唱。而且还会跳呢。第二首歌便是《东方红》。这首歌不但大孩子会唱。就连三岁的小孩都能哼哼。有一次。张寅在叔叔家玩。他婶子的外甥才三岁。话都说不清。他一边玩一遍唱:“红黄红。阳阳声。”他光会唱这两句。字也唱不对。并且唱了一遍又一遍。有时站在那儿。拿着架势唱。他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脸。张着圆圆的嘴。鼓着圆圆的腮帮。太有趣了。大人们不由的哈哈大笑。还有一首歌是《南飞的大雁》。那些优美的旋律。至今听起來仍感到亲切和幸福。这些歌曲对人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早已深深的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张寅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名八路军战士。因头部中弹而昏迷不醒。他的父母哭天抢地的呼唤。都换不醒。而有人在他耳边读了段毛主席语录。他却慢慢的睁开了双眼。这在当时。人们觉得并不神奇。因为他们深深的相信这是真的。*思想以扎根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第二天上午。师生们到县礼堂去吊唁。那么大的学校。那么多学生。从整队到出发。以及在前去途中。除了哭泣声和轻微的脚步声外。寂静的让人感觉好像一切都凝固了似的。人们默立在礼堂前的广场。除了学生们。还有很多县里的领导和全城的百姓。全都黑纱缠臂。悄然无声。

此时。礼堂内和广场上回荡着低沉缓慢但有时又急促粗犷的哀乐。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整个广场庄严肃穆。人民完全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会儿吊唁开始了。走在学生们前面的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他们低着头。站成一队缓缓的登上台阶向礼堂内走去。女老师们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学生们也是站成一队。紧跟在老师后面。从脚步移动的一刹那。同学们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上千人放声大哭。哭声直冲云霄。大地凝噎。秋风叹息。泪水模糊了双眼。连道都看不清了。人们凭感觉随着人流缓缓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