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凨> 第二十二章 曹操立足东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曹操立足东郡(1 / 3)

唐凨治下,东武与广陵,一片继续朝气勃发安定发展的面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方大地多数早已经烽火狼烟。

就在唐凨拼命发展治下的时候,公孙瓒与袁绍互相征战,全国各地又是凨云涌动,有拼命发展的,有互相攻伐的,其中正如张超一样,有些诸侯或被灭或被兼并,强者生,弱者亡。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的豫州刺史孔伷,在反董联盟解散不久后,已经病逝。袁绍想以周昕为豫州刺史,想夺取地盘,袁术引兵击退周昕,乃割踞淮南。袁绍与袁术更加不和,与刘表更加亲近。

公孙度,这个辽东王,已经打服了高句丽,似有跨海之意。而原青州人士,北海管宁、邴原、王烈避难辽东,也前往依之。

唐凨看到公孙度发展如此之快,心里面也有些波澜,看来取辽东又难上了三分,至少目前还未能拿下东莱,以阻止公孙度。

而不受中原人焦点关注的益州,唐凨却是从情报站发回的消息得知,益州牧刘焉命督义司马张鲁、别部司马张修合兵攻杀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太守苏国,断绝褒斜道(古代沟通秦岭的南北通道,首尾七百里),杀汉廷使臣,声言盗贼断路,无法与朝廷联系。

又以托辞杀州中大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借此立威。不久,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太守任岐与校尉贾龙起兵攻打刘焉,被杀。刘焉气势更盛,时其诸子皆在长安,献帝使其子奉车都尉刘璋回益州晓喻利害。

刘焉使其留在益州不再返回,遂割据益州,成为西南诸侯。

而这个时候,就在这些人饶有兴致的进行同室操戈这场大戏之时,有的人已经开始了四面出动,私自的结集了几十万的大众——黑山军。

而且,这些人趁东郡太守新上任,打算捏一下软硬,便突然出击,打进了东郡。

新任太守感觉自己被欺负到家了,于是悍然决定与之对战。

对战不利,于是悍然决定向求救刘岱。

刘岱听后,倒是积极,不过他认为,杀鸡焉用牛刀,对付这群泥腿子,必须用泥腿子。当然了,大多数人认为他没上场作战的胆子。于是,他想到了曹操。

这也正是曹操需要的时机,不过,对做为曾走过仕途的曹操来说,他明白这显然就是个坑,还是个火坑。

莫说自己的对手是拥有十万之众的大军,单就自己的部队而言,上场打仗就够自己喝一壶了。自己部队的这些人,新兵占了多数,不过,这没有关系,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都是每个成功者必须要走的路。即使以一对二十,曹操他心里也决定要打。

对面,拥有十万之众的黑山军就是老虎,还是猛虎,但老虎也是禽兽,是禽兽就有办法。

曹操在仔细斟酌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后,明确的认识到,若想取得胜利,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但是他依然有信心。

曹操之所以有对战的信心,那是因为他看到了黑山军的软肋。

最大的软肋——携带家眷。

压死东汉一朝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由平民张角所创的黄巾军。而他们终究失败了,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太多——不是军人,而是军人携带的家眷。

这些人,平时就没什么事可做,只懂得遛街串巷、传言碎语,没事儿八卦一下将领如何,战事如何。而一旦自己这边出现不利的战况,便会大声疾呼:风紧,撤乎?

这正是黄巾军取得接连胜利的原因,也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更是历史上靠此发家致富、名留青史的那些所谓“起义家”们共同的命运。

而此时的黑山军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敌强我弱,最好取胜的办法就是,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只是,黑山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哪里?

曹操仔细斟酌了半天,想出了一个计划——自己曾经用过的计划。

随即,曹操唤来了自己的部将曹仁,指使道:晚上来临,袭击敌军后方。此十字,曹仁明白,于是,那个夜晚,他将迎来自己人生军事的第一次高峰,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恶略。

在那个阴谋形成之前,他召唤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并对他说了自己的计划,于是一个完美的阴谋,就此形成。

而此时的黑山军领导,白绕义无反顾的钻进了这个阴谋,他得意的笑了,他感觉自己的计划也成功了。

两个自认为聪明的敌人,自认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后,开始了自以为的成功之战。

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曹操指示夏侯惇先进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一个人最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弱点,一支军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后方。

曹操在思索中明白,一万人马对抗十余万人,就算让他们站着不动,也够自己砍七八天的。所以,若想取胜,只能动其军心。

夏侯惇非常高兴的执行了这个任务。

夜晚,天气凝重,毫无诗歌中所言,那样的美丽。但此时的夏侯惇不需要美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