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权商> 第一百零二章 举报(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二章 举报(2)(1 / 2)

车子启动后,叶明翻看着张琳提供的账本,很是触目惊心。从87年起,白鸿通过各种手段挪用公款放高利贷,数目高达几百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提出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厂长责任制,在权力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厂长有很大的话语权。

这几年集资风潮十分盛行,民间有超过30%热钱在体外循环,直到明年沈太福集资案爆发,这种情况才得到扭转。

白鸿还真是捞钱的主,把厂里的资金拿出去放高利贷,一年下来少说几十万的收入。

叶明合上笔记本,道:“农机厂都揭不开锅了,他哪有钱拿出去?”

张琳摇摇头,道:“你不知道,农机厂去年虽然亏损严重,但这是旗下的几家子公司。农机厂自身并没有亏损,相反去年拖拉机还创历史新高,销量达到两万台。”

叶明想了想:“农机厂与旗下的服装厂、食品厂财务是相互独立的吗?”

张琳点点头:“可不是,食品厂与服装厂的资金全部是从银行贷款,在银行里面的欠款就达千万,这也是政府迫不及待动手裁员的原因。”

叶明点点头,农机厂是国企,欠着银行大笔的钱,银行也不敢随意的冻结母公司农机厂的流动资金。

现在不少国企领导都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欠债不还的不再少数。

叶明在车上给叶建谦打了个电话,把情况向他仔细的说明。

宜江国企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最高首长多次提出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新的东西允许试,要是错了,改正过来就是。

要是叶明没记错的话,上海在今年就会成立国企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国企进行大道阔斧的改革。

还有几年后,震惊全国的‘诸城模式’,也是从今年开始搞的。

对于这些探索,国家并未禁止,一直践行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特殊时期,各种模式层出不穷。

车子很快驶到长安街的市政府大楼外,叶建谦的秘书张默等在大门口。

叶明下车与张默握了握手,笑道:“张哥,真不好意思,还麻烦你出来接人。”

张默在叶明胸前锤了一下,道:“你小子咋变得这么客气。”

叶明笑了笑,道:“对你客气,你还不高兴,要对你不客气,你才高兴啊。”

张默长的很清秀,带着一副眼睛,一看就知道是文人。他今年还不到三十岁,但已经跟着叶建谦好些年了,西都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师院任教,叶建谦见他是个人才,就让他做自己的助理。年初,调到市里面来,也把他带上,当自己的秘书。

张默与叶明家关系不错,不过以前的叶明内向,两人并没有多少语言。

在叶明的记忆,上辈子叶建谦调走后不久,他也离开了师院,去外面的打拼,临走的时候还来看过叶建谦。那时叶建谦是人人避开的瘟神,叶明的印象很深。

叶明对着张琳叮嘱了几句,向着彭安华点点头,就重新回到车上。坐在车内,透过窗户,看着两人走进政府大楼,才缓缓的舒了口气,暗道:“契机都有了,就看他们有没有这个魄力。”

改革搞了十几年,要说国家最先搞的就是国企,从78年的扩大自主权,放权让利,到80年代的责任承包制,到年初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不过屡屡不得法。

推动中国的前进的并不是旧时代的30万国企数量,而是国家并不重视几股边缘势力,即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和经济特区,正是这几个边缘力量的存入,才让整个国家蒸蒸日上,但最根本的国企,却一直是心中的痛。

叶明知道那位刚刚上任的梁总,在几年后会对国企下功夫,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不过那种被西方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模式真的是共和国正确的道路吗?

在叶明看来,在那种模式下,私营企业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叶明掐了掐太阳穴,把脑海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抛开,暗想,懂得越多,烦恼就越多,还说的真对。

与郭海龙在外面吃完午饭,看离下午上学还有一段时间,叫郭海龙先回去,一个人游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

九十年代的街头,繁华中带着几分质朴,老街的面积并不宽广,人流量也不是很大。旁边的影像店,放在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现在的齐秦好像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他生命中的小倩王祖贤正与香港富商林建岳打的火热。

叶明很喜欢齐秦的歌,齐秦的歌带给他一种孤独,一份明悟。他与王祖贤二十年缠绵悱恻的爱情也让人看的黯然伤神。

人世间,几十年,要为钱苦恼,为情苦恼,为生老病死苦恼,常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并不是没有几分道理。

叶明漫步街头,一直晃荡到两点才开始返回学校。

“你到哪里去了,我都找了你好久了。”刚一跨进教室,近听到陈佳焦急的声音。

叶明的疑惑的看了身后的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