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洪武生存指南> 第080章:麻换杂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0章:麻换杂货(2 / 3)

是说,卖力一年,他就能在定海周围安个家。

忧的是,时九明白,这样的好收获,短期内只有一次。

若是明日再挑着担子去往那些村落,定然就没有今日这般好收成了,毕竟乡民家里的麻料存货也是有限。想要再收,要等五六月间,新一年度苎麻开始收割。

时九也不免盘算,但愿营海司能允许他们跑远一些。

明州府没有了,西边的绍兴府,南边的台州府,甚至再远,他也都是愿意过去,甚至,那怕每斤的奖励少一些,都是可以的,只要别掐了这份活计

接人的平底客船今日到得晚了些。

时九挑着担子上船,与管事汇报着收成,又不免聊起自己的担忧。见他把话题挑起,周围几个货郎一起凑过来,大家都是类似观点。那管事同样是凭业绩说话,自然也希望这份活计能持久,却也坦白,这可不是他能决定。

船只顺水而下,抵达下游的奉化城外码头,时间已经是戌时末。

夜禁已起。

城是进不了的,众人只能赶往城外事先设立的货郎集散地点,没想到,这边正是热闹。

营海司传令过来,要求最近几日积累的麻料全部归拢,连夜送去定海。

定海。

这是四月十五。

早上起来,朱塬简单吃过东西就匆匆来到外院。

刘琏已经在等待。

见自家营海使大人出现,刘琏便汇报起昨天连夜开始往定海汇聚过来的麻料数额。

短短十天时间不到,被朱塬催着赶着激发出的强大执行力之下,1000人的货郎队伍就全部洒了出去,不过,暂时只限于明州区域,也算一次试验。

刘琏给出的数字,是1.7万斤。

此外,还有1100多斤苎麻、黄麻等麻料作物的种子。

十天前开始准备,三天前,货郎队伍置办完成,迅速分散开来,短短时间里,就有1.7万斤的麻料进账,远远朱塬的预期。

不过,刘琏也将下面人的消息传递过来。

这次等于是……至少,五六月份,民间今年的第一批麻料作物收割之前,算是一锤子买卖,再跑同样地方,收获就不会太多。

朱塬却不失望。

明州跑过了,那就向周边扩散。

至于成本……

当下没时间关心这个。

四月十三那天,消息从象山传来,朱塬就更加深刻地明白,制约今年渔业生产提升的最大门槛,竟然不是渔船,而是渔网。

是麻料。

现在,各地零散收集的麻料已经在往定海聚集,却已经不适合再运去象山那边。

明州南部的捕捞计划,四月二十就将结束,现在送过去,于事无补,只是浪费一趟往返的人力。因此,重点只能放在小满之后在舟山区域的下一次捕捞。

再就是,虽然短短三天时间已经迅速搜集了一万多斤麻料,在朱塬看来,依旧远远不够。

这年代渔网的不耐用程度,超出了朱塬想象。特别还是集体组织之下的大规模高强度捕捞,一张网,下水之后,短短几天时间就会出现各种破损,哪怕不停地修修补补,也绝对用不了一季渔汛的。

更何况修补也耗费时间,耽误生产。

因此,最初觉得筹集3万斤麻料,就足够今年的夏汛使用,实在低估。

十万斤才妥当。

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参照南部的捕捞数据,只要渔网工具供应充足,今年,只是一个夏天的鱼获,就将远远超过朱塬计划中的10万担目标。

与刘琏讨论过后,要求这位营海司郎中亲自负责尽快将各地收集的麻料汇总并全部制作成渔网,朱塬上午随后的工作,还是与这次夏季渔汛相关。

老朱终于又打发了一批吏员过来。

前两个月,老朱派遣了以周俦为首的21名国子监学生来到浙东,在地方官府配合下,丈量地方田亩。

丈量工作近期完结。

事情结束,总计21人,老朱也没再让他们返回金陵,而是就近来营海司报道。

朱塬见过这些人,上午简单聊了聊,就迅速分派下去。

其中一半直接打发去了象山那边。

虽然当下再向南边支援渔网等工具已经来不及,但象山地区的捕捞,也有营海司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收税。

比如收鱼。

朱塬直接任命了为首的学子周俦为又一位营海司正八品主事,赶往象山,负责两件事,一个是征收渔税,另一个,是以官方名义收购鱼获。

这也是因为前日消息产生的启发。

还是变化远超计划。

南边的渔船总数超过1600艘,其中民间渔船1300余艘,哪怕都是体量远不及官方船只的小型渔船,但最近一次官方组织的海捕,按照黎圭的汇报,两三万担肯定是有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