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女生小说>混沌纪事> 第九十三节 寒起北原(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节 寒起北原(五)(1 / 3)

更新时间:2013-10-05

两个稚童在田野中奔跑嬉戏,欢快的笑声如风铃声一样飘荡远扬,孩子们的父母偎依着坐在湖边,眼前的湖光对面,是一片却略显寂寞的古老城区,没有任何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反而有许多绿草青葱,看起来不像是城市,反倒像是公园。

末代帝王亁兴在最后的十几年里,就是在这里目睹着自己的帝国南北离析,划江而治,甚至将王庭宗庙皆迁徙至此,为了能远离东南大海上的坚船利炮,远离中州古都的乱世喧嚣,在这青葱盎然的浓浓古意中,静静度过帝国最后的岁月。

当时,数百万后来被称为共和军的叛军如蝗群一样席卷韦陀江南北,从中州古都,到东都天伦,就连当时还在兴建的北都上京都没有放过,他们拿着西联提供的先进兵器,如史书中记载的历代叛军一样,在皇庭内院烧杀抢掠,霪乱宫闱,将华炎王朝的尊严唾弃到底,践踏成灰。

在帝党一系的积极协商与抗争之下,亁兴皇帝就是在这里——前朝南都——签订了《华炎亁兴帝退位以资共和诏》:

“兴呈三年至今,民军起事,各州影从,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定,民生一日不安。今百姓多心向共和,韦陀以南倡议于前,北方八州主张于后,人心既所向,天道亦可知。予不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万民之好恶,遂与纲野共商,议开国会,公决政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当兹新旧进退之际,为华夏血脉重归于一,人民安乐,海内佑安,予传此皇帝终诏:立国体以为共和,举议会执掌天下。

钦此。”

自此,华炎王朝的千年基业、万里江山就被亁兴拱手送人,作为华炎历史上最后一名皇帝,他黯然离开了舞台,从此被世人遗忘。乾氏一族并没有要求议会的赡养和礼遇,也没有搞什么“谢天下,拜千秋,禅社稷”的浮夸仪式,只是在万华山——后被更名为国会山——为了议员席位陷入争执吵闹之际,悄然离开了南都,从此下落不明。

当议会公选落下帷幕以后,上华议会才回过头来审视这片南北分治、饱经战乱、满目疮痍的故土,为了缓解民众躁动跳脱的情绪,终结二十年的动荡思潮,他们以烈焰的方式,展示永别帝制的决心。

南都,这个立时16年兴建,用于帝王家游历南疆,祛暑避寒,华炎皇朝临终的居所,就成了最好的目标。

大火焚烧了十天十夜,那奔腾跳跃的火焰,浓浓的黑烟,被西联媒体誉为“东方的涅槃”,登上了当时世界各大媒体杂志,被世人所传颂。人们为这场大火欢呼,庆祝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封建王朝倾颓崩塌,庆祝东方人迎来了他们的曙光。

从那时起,南都就不存在了,人们给这片焦土废墟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废都,好看的小说:。

在“涅槃”后的五十年里,废都在卫星地图上都是一个焦黑的点,直到几十年前,因为其所处位置是个极佳的卫星信号中继点,议会才以修建“共和国烈士陵园”为由,重新对此地进行修缮建设,“上华空天信息管理中心”也坐落于此,废都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南礼。

在废都旧址东南4公里以外就是南礼墓园,北方7公里的南礼山上就是上华空天信息管理中心,这个掌握上华卫星通信的中枢机构隶属于军统“行武堂”直属,配备一个强化守备师,拥有三个师团的兵力,在废都、墓园、南礼山三地分兵驻扎,其主要职责就是保障卫星通信的控制权。

其实在南礼,除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及家属外,是没有平民居住的,这个被墓园和废墟覆盖的城市施行着保密化管理,不接受任何来历不明的务工人员或流动人口,这是针对信息中心而采取的军管措施。

信息中心掌握了上华卫星通信体系的核心控制权,甚至连联邦提供的交互共享渠道也是在此地建立的,如果这个深埋在地下900米的信息中心遭到破坏,上华全国的卫星通信都将陷入瘫痪,这不只是电话打不通那么简单,甚至卫星定位系统,空天导航系统,制导系统也都将陷入瘫痪,那意味着上华威慑太海的战术制导武器将全面作废,倚靠卫星信号进行起降的数万战机将无法升空,水面、水下舰艇将无法进行定位和沟通,舰长们不得不拿起传统的罗盘来指挥军舰,如果在战时,那将是致命的。

因此,南礼地区一向有着极高的警戒级别,仅有墓园地区对外开放,而且每一个观光游客都将接受全面的搜查,如果是外国人,那检查程序将繁琐到令人发指。

像眼前这家人,父母两人带着两个孩童在夕子湖边游玩,即便两个家长脖子上都挂着“信息中心员工牌”,也免不了要被全程监视,一定有不止一个望远镜在不知道的角落里观察着这一家四口,孩子的嬉笑,夫妻的甜蜜,都将一帧不落的记录在储存器中按照日常数据归档留存。

小男孩拿了一朵蒲公英,高高的举在手中,迎风奔跑,自然风将蒲公英白色冠毛四散吹飞,在嫩绿的草地和白色的天空间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