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未了,恐怕心中都会有所念,岂能闲散渡日乎?每个人生来本就不同。各自的经历也是千差万别,对于修道的态度岂能一概求同乎?就如萧道友你,想必心中已没了修道的理由,但是仍对为何修道心存疑惑,这才访寻到我处。如你不为此问找到一个你认可的答案,恐怕永远也无法像我等一样吧。
至于修道的对错,窃以为,修道之事与世间他事无二,没有对错,仅有得失。若非要加上个‘对错’的话,那么得大于失便是对,失大于得便是错。可世间之事往往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得与失常常就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个对错来。且一事对我可能重于岚山,但对你可能就轻于鸿毛。那么何为得、何为失,每个人所见也必不相同。所以真正的得失、对错只能自己思量,他人难以评说。更有甚,不少人即使对于自己的得失,也都说不明白呀!须谨记‘有得必有失,福祸定相依’。只看到一面肯定分不清得失,更无论对错了。”
萧恒听罢此言,立刻想起了当年谢非非的一些古怪言论,心有所感,当下一言不发,全心感悟。三闲见状也不打搅,都平心静气地等待。一时间竹林中只余风声响动。一炷香后,萧恒才起身,深鞠一躬道:“前辈高见,晚辈受益匪浅!晚辈想在此多停留些时日向前辈讨教,还请前辈允诺。”
竹一笑道:“呵呵,无妨,无妨。别说是停留一些时日,若道友心中疑惑尽解,愿同我们一起在这闲竹居隐居也无妨啊!二弟,你带萧道友四处逛逛,也介绍下其他弟妹。”
于是,萧恒便在这仙竹山住了下来,每日跟随七位闲人观云望海、闻水听风、醉酒发呆,体悟着其中的闲情。时间久了,他才知道这七闲原来本不相识。老大竹一,挣扎半生,最终了却了所有的爱恨恩仇,寻到仙竹山,弃本名从竹名,过起了隐居生活。之后,竹二偶然逃难来此,遇到竹一,经过竹一一番点化后,便决定舍弃尘缘,改名竹二,隐遁山野。下面的那些弟妹情形也相似,有的是偶然遇见,有的是专门来此论道,最后都留了下来。
不过,竹一所说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却并不是萧恒所找寻的修道的理由。因此,过完三个月的闲散生活后,萧恒便告辞离开,继续他的游历去了。
向东北方飞跃南平宁海,萧恒便来到了丰泽半岛。这里是雨幕在北方的终点,因此冬季降水颇多,而在夏季,南北平宁海的海风也经常会带来阵雨。故而从空中看去,整个半岛上大小河流交织、密如蛛网,陆地反倒成了陪衬。
于是,这里的房屋也颇有特色,或用木头、或用石头高高支起,建在水边、水中。甚至有不少人干脆就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此地人们的出行大部分都依靠船只,就连城市也不例外。在城中穿行,大都乘一种名叫“白舢”的小舢板。半岛上盛产一种名为水籼的稻米,能在五六尺深的水中茂盛生长。这才使得丰泽半岛成为了罡武国主要的粮食产地。
半岛上的第一大城乃是萧家堡。萧恒来到城外,从空中落下,特意叫了一只白舢,从水路穿城门而入,感受一下水城的氛围。水多的地方鱼自然也多。他让船家驶到城中一座有名的酒楼,点了几道著名的鱼肴一饱口福。他不禁感叹,若是让那只馋嘴的狐狸尝了这腥味,恐怕这辈子就要赖在这里不走啦!饱餐之后,他才不急不慢地开始在城中探问寻访。
萧家和慕容家一样,由于是沙岚降族,家中虽有三位变化期仙尊,却只有家主萧莲苼有一块辖地而已。而与慕容家的不同之处,则是当问及萧家人“为何修道”时,部分人会用十分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然后大义凛然地说“自然是为了报效国家、报效圣教!”。
萧恒虽觉奇怪,却也并不在意,反正都是不真心的官话。逗留多日,他并未查访到城中有什么有意思的人,便离开了萧家堡,北上穿过北平宁海,来到罡武国的极北之地——金灵半岛。整个金灵半岛都被巨大的金灵山脉所覆盖。山间盛产各种矿产和灵石,此地凡人修士大多以此为生。灵石矿完全由普教占有,其他的矿产则可以自由开发。因此找矿在此地乃是最抢手的活计。
挖矿的收入并不低,只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民谚云:“金灵十男九好汉,矿坑里死了三个半”就可见一斑。萧恒走访的大部分人,都说修道是为了能更安全的挖矿,不要“有命赚,没命花”等等,并无出奇之处。
除此之外,萧恒还得知半岛上最大的灵石矿名叫金灵老坑,实际上乃是罡武国最大的修士监狱,那里开采灵石的活都是在押的犯人做的。
而半岛上另一处知名所在,据说是住着一个妖怪的洞窟,名为夺命窟。相传里面住了一只凶残可怕的妖怪,时不时的都会传出阵阵恐怖、凄厉的怪叫声。好在这妖怪并不出来伤人,人只要不进窟就没有危险,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无事。
萧恒对监狱和妖怪都不感兴趣,没停留多久,便顺着金灵山脉一路向东南而行。气候越来越干燥炎热,终于在飞过最后一座高山后,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海呈现在他的眼前,凄凉与广袤也随之蔓延开来。这便是中央沙漠了。
一路飞来,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