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剑声烛影> 第9章 江湖有黄鹂(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江湖有黄鹂(二)(1 / 2)

“你给咱把那驴嘴给闭着。,听你说话就揪心。”

说话的老人,坐在离黄鹂两个桌位的边角处,老人不理会众人望过来的眼光,自顾自的又端起置于桌子上的半碗酒,一饮而下,砸吧砸了嘴,将准备起身的石虎硬生生的瞪的坐了回去,才开口道“黄鹂是个好孩子,酒馆的酒水量多,价廉,味醇。开不收钱的私塾,你们哪家孩子没受过黄鹂的教诲之情。这些哪些不是对大家伙好的事情,别人如今去谋取功名,你们想咋地?”

黄鹂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村长爷爷,你别生气,他们也是好意。”

村长,直接将手里端着的黄泥碗摔在地上,激起一块块碎屑,溅射到馆内四周“他们这叫忘本的王八犊子,哦,你好,你就得留下来给他们继续当牛做马?天下哪来这种道理?”

黄鹂实在头疼老村长的这暴脾气,多大的事呢,何来这么多麻烦啊。

“多大的事啊,你都多大年纪了,还不怕哪一天自己把自己气死了”、憋得满脸通红的石虎终于忍不住摆脱了椅子对他的“封印”,或许平时老人对他来说积威太多,故作怒气滔天的将头高高扬起,从而避开老人的视线。在黄鹂看来,一老一小,实在相映成趣。

“老子今天非把你驴嘴打歪,显得你以后出门后满口喷粪,败了咋们十字坡的名声。”话还没落地,老人操起的椅子便已经向石虎飞来,椅子来势极快,力道之大令黄鹂略显诧异。

没想到老村长还是有武功底子的,在村里呆了七八年的黄鹂还是第一次发现。黄鹂将手中的椅子放了下来,回头对老村长已乞求的语气说道:

“村长爷爷,可否麻烦你帮小子我准备一下马和半旬的干粮。”

老人这才注意到满地的狼藉,自知自己的“教子”给他人惹来了不小的麻烦,既然黄鹂给了台阶,自己当然也得顺着台阶乖乖下。识趣是江湖上的必备素养,当然世间人若是都识趣,那就太没意思了。酒馆里的人大多都是劝阻老人的,当然不乏一些“有趣”的一部分,

“你这儿子打了几十年也没见得打好,干脆打死算了。”

“嘿,我先打死你,在被我爹打死,你有意见?”

石虎刚缓过神来,便听见如此窝火的话,秉性随爹的他,向来不会被别人占得丝毫便宜,口头便宜也不愿意。

开口挑唆的人,位于距酒馆门口最远的前台边的桌子上,背里面外之势,对刚才所发生的事当然都瞧见的一清二楚。

与别的客人不同,他的桌子上没有盛酒的盛器,只有一小碟茴香豆,有一口没一口的用手捻着,丢入口中。显得颇为闲。

自古闲人爱热闹,更何况他还和老村长有些磕碜。

“打铁的,当年你闺女死活不嫁给我儿,如今怎搞的像我们石家亏钱了你们陈家。”

“嘿嘿,我只是说你儿子该教育好,扯那些有的没的干什么?”

石虎,老村长,打铁的陈户人家,你言我语的便扯起了鸡毛蒜皮。

酒馆里的村民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有一没一的说上些“和气生财”,“人老万事和”的稀泥言语。

大多将黄鹂要离去的消息抛在了脑后。

名叫黄鹂的年轻书生叹了口气,绕道前台旁的狭门前,掀起门帘,走进了酒馆的后厅堂,将背后的奚奚的嘈杂声丢在了那里。

酒馆是前厅后院的北方民宅的风格。当然是北朝的北方,不是西域诸国的北方。

前厅横纵七八丈,呈显方形,在地广人稀的边疆算不得多大。

比起略显开阔的前厅,后院就显得有些逼仄狭隘。

东西各两间房,呈对仗之势而落,南面是个用茅草为顶,抵着院墙,外加两根木柱头撑起来的大棚子,虽是大棚子,却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

大棚中摆着两个前厅已作喝酒之用的桌子。

桌上置着一些“书”,桌旁围坐着四五个垂髫之纪的孩子。这些“书”,不是往常世间那些用宣纸编扎成卷的书,而是用烧给死者,祭奠所用的黄纸。

孩子个个壮实坚硬黝黑,也不像中原那些读书种子。

这位夫子细眉青衫,堪堪弱冠的外相也不像是正经的夫子。

这位看起来不怎么正经八道的夫子,从前厅走了进来,直接来到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的桌子前。看着孩子们正在歪歪扭扭的抄写自己留给他们的三句话。

这三句话分别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无规矩,不可方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用烧灭后的碳在皱巴软湿的黄纸上写的出什么好看的字?粗略看了一眼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成果,基本无人写错。黄鹂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读书人来说字迹好不好看固然重要,但正确与否却更为重要。

书读错了,路便要走歪,这不仅是读书人,这是世间所有人都得注意的东西。却最不受大家注意。

世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