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急着过江,踏上石栏,一剑斩出,只听如同奔雷的一声巨响,那三丈高水墙直接被拦腰斩断,众人大惊失色,老于站在石栏上大呼:“可有船家带俺去江南?”
观潮七日内本就渡口关闭,别说他们这载客的小船,就是那青州水师闻名天下的“大海黄龙”舰船,到了这都得给它拍翻了,谁人敢去载他去江南?
老于见无人应答,心生烦躁,大喝一声:“剑起!”
背后平等犹如长虹贯日,直上九重天,老于右脚猛地一踩,身形顿时飞矢空中稳稳踏在剑上,御剑横跨武陵江,被人赞为“神仙”,当场的文人骚客更是叹为观止,热血沸腾,张口就是狂诗,把老于当时的气魄描绘的淋漓尽致,旁人听了如同眼观。
如今江面还算平稳,一艘二层客船可容纳三十人,依然犹如一叶扁舟,行驶在江面宽阔的江面,船头秦初一握刀而立,眼望江北发呆,身旁秦雪趴在船栏上面轻轻哼着歌谣。
“到始玄山还要几天?”秦雪儿扭头看着秦初一。
秦初一回过神来,迟疑了一下说道:“坐马车的话,应该还有两日。”
秦雪点头。
二人当天次日早早起身,离开了林家岗,临行前去老道士那抽了一个签,是上上签,秦初一内心舒坦不少,只是走远后隐隐听到老道士在后面笑道:“雏鹰离窝展新翅,只愿后年御天空。”
这时客船上的船客传来一阵惊呼骚乱,叫喊道:“有人,踏水过江!”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江面上一道点水掠过的身影吸引,秦初一握刀快步走到右侧,看着那超传而去的身影,看的痴神,这是船上不少人都叹为观止,心生热血,恨不得那一掠而过的身影就是自己。
这时一位文人骚客合起手里的折扇,即兴作诗朗朗上口,引得其他船客拍手称赞。
秦初一回过神调节呼吸,一长两短,这是跛脚老头吸收《太玄经》内力的呼吸之法,这太玄经有九层,如今秦初一连门槛都还未摸得,只是空有一身筋骨皮的武夫而已,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外不练内,到老全白费。”
虽然是简简单单一句口头语,却将练武的精髓概括,只练筋骨皮难登大雅之堂,最多停滞在三品四品,再往上,便很难够的上了。当年老黄说《双重叠浪刀》练至大成可一刀破百甲,这大概便是二品三品的实力,所谓一刀,便就是一刀,破百甲便是划清品级界限的一种说法,“甲”便是穿着甲胄的士兵,此甲胄是浇筑而成的生铁板甲。常人挥刀也只是留下一道白印罢了,而老黄说一刀就能破百甲,是何等境界,那可不是蛮力就能完成的。
客船靠了岸,秦初一与秦雪上岸便看到一辆拉客的马车,那年和老于出来身上无多余的钱,只能步行,这次不一样了,这次可以坐马车。
马车上满了客人,那马夫一鞭子下去,马车便行驶起来,速度也越来越快,荡起一道尘雾,令路旁的行人,不由的骂娘。
秦雪显然是第一次坐马车,神情有些紧张,还有马车里一些生人面孔,胆怯也是理所当然,紧紧攥着秦初一的衣袖,眼睛不敢乱看。
……
江北双子崖山脚,一个半百有余的老头腰挎双刀,迈步沉稳,眼看就要临黑,前方依然没有看到一村半店的,老头骂了一声娘,脚下的步子又快了一些。
“这他娘陈阿三这东西住的地是真远,老子鞋底都快磨破了。”
老头话音刚落,后面远处就传来一阵马蹄声,老头驻足停到一旁,遥看马蹄声处,一辆马车绝尘而来,老头欣喜对其挥了挥手。那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驾车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将马车勒停在老头那,扬了扬马鞭笑道:“大叔您这是去哪,上来吧。”
老头羞涩一笑,坐上马车,挠了挠头发说:“俺去卧剑关一趟,找一个人。”
青年马夫驶动马车,看了眼这老头双膝摆放双刀,好奇道:“大叔可是武林高手?”
老头微微一笑,羞涩挠头说:“称不上,称不上,算不得高手。”
青年马夫闻言脸上化作一脸崇拜相,道:“啧啧,听说卧剑关有一个用双剑的高手,在武评榜上排名第几来着我记不清了,我听过他的一些传闻,那双剑一耍起来,啧啧,跟打雷闪电似的,真让人羡慕,只是我年纪大了,过了练武的好时候,不过我看你拿双刀应该身手也不差。”
老头闻言咧嘴一笑,没有说话。
这一日,江南小儿挎刀上江北,老黄双刀赴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