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并没有结束,周老先生不出对子了,改出其他的题目。
在场不少人跃跃欲试,刚刚的对子被一个小姑娘抢尽了风头,那或许是她的擅长之处,可其余的又哪是样样擅长的?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开始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意识到原来刚刚这小姑娘展现的才只是冰山一角。
周老先生问的题,涉及四书五经,她必是对答如流,一个嗝楞都不打,四书倒还好说,可这个年纪居然连五经的内容都是滚瓜烂熟;涉及文人诗赋,前朝古人大作,当今流传诗赋,都能尚知一二;杂文异事,志怪奇谈也能说上一说,甚至有问到算学,更是出人意料的精通。
这姑娘……这姑娘才几岁啊?
众人从刚开始还会讨论一番,后来竟一句话也说不出。
场上唯有两道声音,周老先生问话,那个女孩应声回答,一来一往好几个来回,众人也只有佩服二字。
在场不少白鹿学子,百里挑一出来的天之骄子,如今刚入学哪个身上不还带着几分傲气,可现下见一个年纪如此轻轻的姑娘都比他们厉害,不免端正态度,下定决心定要好好用功读书。
温成津虽看得激动万分,但也没有忘了答应姜氏的事,趁周老先生还在想题时先一步带人走了,待众人反应过来时,人已经不见了。
人虽然不见了,可刚刚那场精彩的文会还依旧停留在脑海,忘都忘不了。不少人开始讨论起来:这姑娘到底是哪家的?年纪看起来不过十三十四岁,竟有如此才学?这……这云溪与青庐书院中恐怕也挑不出一个能比得上。京内才女不少,这姑娘陌生得很,不是荣昌伯府的魏长宁,不是祭酒大人的三女儿沈锦怡,更是不像其他人。
到底是哪家的?
如果都不是,那就是京内又多了一名才华横溢的姑娘,这姑娘的实力甚至远超其余人,众人热情高涨——对于新鲜事物,人们总是极为感兴趣的。
于是,这流言从太云观这场文会上开始流传,直至传遍京都。
不过这后来的事温菀是不知晓的,她正与温芷跟着温成津回云集园。
温芷欢跳着讲着刚刚温菀在三清望月那儿有多厉害,温成津随之嘲讽温芷,芷姐儿跺脚不理温成津。
温菀轻笑着看他们斗嘴,不过听芷姐儿说起三清阁,她心中还是有很大的迷未解,开口问道:“二哥哥,你可知刚刚在三清阁的那位?”
她不知那人是谁,可她未对出下联,那人却让护卫代为开口说出了那下联……她未对出,那人却对出了。
对的又是极符合她的心意。
温菀甚至都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这世上还能有她极为佩服的人,说来真是奇妙,那护卫说完,她连呼吸都屏住了,反应过来时手心已微微沁出了汗。
她甚至……想上三清阁瞧瞧,到底是谁?
温成津沉思了一番,刚刚那护卫说是大人,今儿来白鹿书院束脩大礼的大人笼统也就两位,一是许阁老,二是……赵珣。
从三清阁出来的护卫带有的那份沉肃之气,也只有永宁侯府能出来的吧?
想到这儿,温成津道:“应是赵侍郎。”
温成津说完之后,以为温菀会说些什么,毕竟自己的这三妹可还会冒着被孙老先生责罚的危险,偷偷看赵珣的文集,可等了半天都没有响应,目光投在了她身上:“三妹……”
温成津微微蹙眉:“怎么了?脸怎么这么红?”
女孩偏过头,眼神略有些躲闪:“无事。”
温成津没有多想,将她与温芷送回姜氏与罗氏身边,便要回白鹿书院了,至此半年才能归家一次。
“带你去看了些什么?怎的这么久才回来?”
姜氏在太云观的厢房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温菀回来,本想派人去找找,后来想想也算了,毕竟带着的人是津哥儿,总归会护着的,苓姐儿也是锴哥儿带着,不会出事。
温菀挽着姜氏道:“就去三清阁那儿逛了逛。”
姜氏拍了拍温菀的手道:“今儿玩得可尽兴了?”
当然尽兴,可比在府里有趣多了。
近黄昏,温府一行人上马车,一道回温府;回去的路上,姜氏让温菀坐上了她的马车,与她说了一事。
说的是大舅舅的女儿也便是她的表姐,过几日便要回京了,多年未归,想父母亲也是想得紧,便打算在娘家住几日,想着让温菀一道去姜家,陪伴她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