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楼下的人各有各态, 抓耳挠腮, 来回踱步,激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 不少本是气定神闲的白鹿学子也像是被为难住了的样子。
“老夫倒想看看是什么题目如此之难?”
等得久了, 许阁老干脆派人下去询问, 不一会儿,下人回来禀报:“老先生说了, 出的题目是‘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怪不得。”
许阁老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脸上浮现原来如此的神情——这一句简简单单的上联就包含了‘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词牌名, 那下联就必须要以词牌名来对,且意蕴与景象也应差不多才行。
赵珣微倚道:“不容易答。”
他虽说着不容易,可语气过于清淡, 若旁人听了还以为是多简单的题,不过许阁老听了反倒笑得脸上褶皱更深了,道:“无人能答,赵大人何不下场试试?”
许阁老并没有因着年纪大,记性不好了,如今朝中众人被眼前这人狠决果断的行事作风蒙了双眼,大多都不记得现在的赵侍郎当年也是少年状元, 翰林出身,只不过少了几分读书人的文弱之气罢了。
许阁老话音刚落, 望月楼下就一道清澈的男声响起:“虞美人穿红绣鞋, 月下引来步步娇。”
此下联一出, 众人一阵拍手叫好!
“兄台好才气!”
“可真是厉害!”
几番夸奖下来,温成津受不住了,面带尴尬道:“并非我对的,是我三妹。”他是不可能对出这样的对子的。
众人这才看向这少年旁边的女孩,想看清些,不过此少女躲在自个儿哥哥的身后,也未看清什么,不过这对子让一名女子对上了,大多白鹿学子都有些不服,只当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竟是个女孩儿对上了。”
许阁老也有些意外,不过也未多大吃惊,毕竟这题虽难,也未难到天上去。
温菀本就有些蠢蠢欲动,后瞧题目越来越难,挑战之心渐起,才对出了下联让温成津代为开口,对完之后一身苏爽,无比期待下面的题目如何。
书童将对子拿进望月楼,出来说了通过,众人一副意料之中,这个对子确实对的好。继而书童开始说下一道题:“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这题有关于历史典故,温菀没有思考多久,就直接让温成津开口:“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又是这边。
众人目光有些异样了,不过瞧那少年的样子,应该也是他的妹妹对出的;书童往温成津这儿瞥了一眼,很快又进去了。
通过了。
书童又代问了一题,也是同上题一般,众人还未仔细斟酌,温成津这边已经有了答案,周围开始有了唏嘘之声。
——对子有难易,可速度这么快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
几道题问完,温菀干脆自个儿开口了。
到了后边,书童不说话了,望月楼出来了一位老先生,穿着朴素,很是儒雅道:“老夫再出一题,一岁二春双八月,人世两度春秋;姑娘莫急,且慢慢想。”
温菀一时发愣,并没有马上作答。
在场的人等着她脱口而出,却发现姑娘还在思考,疑惑万分;一些白鹿学子沉思片刻,立即意识到了此题极难。
温菀垂眸,为何说难?上联中的‘一年二春双八月’,说的是大魏有一年正巧是闰八月,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算得上是两度春秋,而两句中‘春’的位置也代表着下联也要对应着相应位置。
——这老头存心出怪题考她的吧……
可她目前一下子想是想不出了,只得慢慢摇头,轻声道:“二哥哥,这题我不会。”
不过她的话音刚落,有一男声道:“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众人看那姑娘是答不出了,还有些心理安慰,可谁知这般难的题目竟还会有人答……目光都投在了那人身上,发现乃是护卫装扮,还有佩剑,一时恍惚——难不成武人都有此才学了吗?
那名护卫继续开口:“我家大人问老先生,这般答是否可以?”
众人松了一口气,背后是一位大人,幸好幸好。
白鹿书院的这位周老先生听了此下联,先是闭眼默念了一遍,继而面容较为严肃,将此对子记了下来。
温菀同是轻声重复了一遍,眼中顿放光彩——这人对的妙!
当下内心对此人升起一阵敬佩之意,可除了敬佩,脑海里竟还升起一丝想与此人有一番相较量的想法。
并非她过于傲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被人超越,总归有些奇妙的感觉,如果是独孤求败四字,对于温菀来说那是已经‘独孤’许久,终于等来人能与她一较高下,这感觉不能说是不服气,而是可以说新奇。
不过让温菀极为遗憾的是,三清阁的那位只说了那一句,便不再继续答了,她的愿望没有一点苗头就落了空,未免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