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再也没有了精确到0.01毫米的模具。
而是随性创造,任由铜液灵光荡漾。
创作时。
秦淮就像山水画画家,将自己当作‘道’。
我即是道。
道即是我。
物我两忘。
他在造就一件铜器,铜器亦在造就它。
最终。
作品完成时,有寒光射出,如宝剑。
秦淮身上,也凝聚着光芒。”
此刻。
画面落在手捧‘一朵浪花’的秦淮侧脸。
无论是作品,还是秦淮,都荡漾着一缕缕的灵光。
这是气韵。
让人怦然心动的气韵。
“秦淮说:一朵浪花没有其它优点,只是恰好,将全世界的海洋,当作自己的留白。”
在温柔儒雅的男声讲解下。
‘一朵浪花’突然如流星般坠入无边无际的海。
下沉。
最终消失不见。
画面定格于此。
观众一脸懵。
想要惊叹,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又是一件秦核舟式作品。
不仅仅延续了一贯而来的意境。
还继承了东方的哲学,一朵浪花,一片海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
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余味悠长。
心醉神迷就对了!
……
……
一位网友发出评论。
一位巴特的信仰者出现在人群中。
有粉丝出来维护。
一些网友跳出来了,阴阳怪气的评论着。
有些网友叹息着,一副痛心疾首的语气。
一些网友跳出来嘲讽。
粉丝发怒了!
网上吵成一团。
一个人承受了多少赞誉,就会承受多少非议。
这一次。
巴特成名在‘一朵浪花’之前,让秦核舟的非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抄袭巴特、丧失匠心、丢了艺术家的脸,这样的字眼,纷至沓来。
……
……
Ps:推荐一本朋友的书《宿主脑阔疼》,首日精品,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