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最差使徒> 第九十八章 重拾理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重拾理想(1 / 2)

折腾了一晚上,神情气爽的诸鑫牵着载着行李的马匹就从国宾馆往北行,既然又要探险,他干脆选了一条直路,打算顺着通蓟河向北,翻过中洲的山区,前往大湖一带乘船返回凤凰。

现在他对长安城早就没有一丝好感,朱门酒肉臭肉有冻死骨的城市只能让人想到肮脏二字,每个来长安的普通人都只想离开这个肮脏的城市尽早回到家中。

让人没想到的是,地方部的刘部长特地派人在北门外守候,说是要亲自送他一程,诸鑫只好忐忑的在西门等候,估计每个做下坏事的人心里想的都一样,诸鑫此时深怕那个如花似玉的老鸨带人来抓他。

焦急的等到中午,刘部长赶了过来,带了一份隶洲北部乃至中洲南部山区的详细地图来,作为礼物相送,一番感激的话语后,这位长官亲自将诸鑫送出了北门,做足了礼贤下士的模样。

无奈,诸鑫只好取出一小块通明晶,作为礼物回赠对方,而后假作恋恋不舍,出了长安城北面的七里塘,纵马奔驰,复归到自由的天地中。

在这片平原上,大夏帝国还是做了些好事的,比如眼前这条直道就修的不错,跑了一个白天竟然跑出了有数百公里,到太阳快落山时,诸鑫才记起要找地方照顾马匹顺带解决住宿问题。

好在这一带人口密集,他催马又跑了一段,看见直道右边不远处冒起了炊烟,调转马头,赶了过去。

这是个安静的北方村落,许是这里少有战事,村子没有围墙,家家户户都只是用篱笆围出了院子,里头种着几颗光秃秃的果树,成片的平房,说明这里常年雨水较少,无需向凤凰那样盖尖屋顶排干雨水。

村子里牲口不少,看来这里的百姓生活还不差,诸鑫找了一位中年男子问到:“大哥,我着急赶路错过了镇子,请问村子里何处可以投宿啊?”

中年男子看看诸鑫的装束,觉着不是坏人,就说到:“你看见那颗长得最高的杉树没,那是魏大爷的家,长子住在城里当差,次子去军中做杂役,有空房间,你去他家问问吧。”

诸鑫谢过他,牵着马敲开了魏大爷家的门,说明自己的来意。

魏大爷看他是个憨厚老实的相貌,乐呵呵的把他迎了进去,院子里有牲口棚,大爷帮他把马牵了过去,投了草料,放上水。

诸鑫感激,说到:“大爷就你一人在家呢?”

大爷的胡须花白,半寸头,国字脸,额头上深深的皱纹,笑呵呵的,很是精神,他答到:“老大老二都不在家,两个闺女出嫁了,小儿子倒是陪我住在一起,十五六岁皮的很,到处玩,天黑了还不知道回家。”

诸鑫听出了他话中的幸福,从行礼中拿出一两银子和一瓷瓶二锅头,递给大爷,说到:“大爷这是草料和住宿的钱,这二锅头送给您老喝。”

大爷推开银子,接过了酒,说到:“客人您这酒就够精贵的了,正好昨天小儿子打了一只不开眼的獐子,还剩下条后腿,今晚我们好好酌两杯。”

诸鑫笑着点头,也不勉强。

这排平房共有五间,外加一间棚子做厨房。正中那间是客厅兼餐厅,大爷把诸鑫安顿在他二儿子房间里住下,就做饭去了,不一会儿大爷的小儿子回来了,也被大爷叫进去帮忙。

等到饭点,诸鑫被请进客厅的圆桌上,才见到了魏大爷的小儿子,一个半大小伙儿,活泼的很,两句话熟络之后就不停的问诸鑫问题。

大爷把酒放在桌上,小伙子看着口水直流:“爹,你这是哪里整来的,我听二虎说这瓷瓶装的白酒,一瓶就得二两银子呢。”

诸鑫买的时候没在意,这会儿才发现在隶洲喝酒还算是高消费,见大爷意外的看着他,他笑着说:“我也是别人送的,正好我也不爱喝酒,就拿做顺手人情给大爷喝。”

又是一阵推辞,大爷才知道诸鑫出门从不饮酒,喊他多吃些菜。

诸鑫大胃口,不敢吃的太猛,细嚼慢咽,无意间看到客厅对着门的墙壁上还挂一幅楷书,上面写着忠孝仁义,信礼智勇八个字,笔力苍劲雄浑,一看就是多年的功力。

诸鑫问到:“这字是谁写的啊,大书法家的风范啊。”

魏大爷盯着字有些伤感:“字是我爹写的,迁徙前不久他刚刚过世,我带了全家从国外回来奔丧,后来迁徙的时候,别的遗物都没带,就选了几幅他的字,希望子子孙孙都不忘本。这副字写的内容,在我看来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风骨,所以挑了出来挂起来,勉励子孙。”

诸鑫似有所悟,想起了长安诸事,说到:“如今那些长安的那些新贵们若是也如大爷一般就好了,华夏子民也不会至今还是一旁散沙聚不到一起。”

对方却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拿起酒杯,看着天上的三轮明月,声调深沉的说到:“如若只是贵族们知道这八个字也是无用的,就算国家统一,人心也还是一盘散沙。可要是人人都重拾这华夏品德,自然就能将人心聚在一起,又何必担忧民族衰败国家贫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先从自己做起。”

诸鑫若有所思,没有答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