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就怂恿当时的皇帝玄治亲自带兵。
玄治帝年轻好胜!他不顾满朝文武的劝阻,执意御驾亲征。
谁知有所图谋的黄、李二人,早就设好了圈套。在御驾抵至丰州时,他二人便寻机暗杀了玄治。对外却宣称是与蛮夷交战之时,玄治被夷邦射杀。
待刘景将军领着十万效忠皇室的亲林军击败蛮夷,并一路追杀至关外时。黄飚便按与李岱事先的约定,在楚江以西登基自封了皇帝。
玄治被暗杀后,楚国的一众老臣虽然第一时间便从玄治所留子嗣中,选出了继位大统的太子玄烨。不过早有准备的李岱却以太子过于年幼为由,以摄政之名自己掌控了朝政。直到十年前玄烨成人之后,他才设计谋害了太子并自己登上了皇位。
即便满朝文武中,一些忠于正统的老臣都加以反对。不过权倾朝野的李岱那时已经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文武大臣中,能收买的便收买,不能收买的就寻机杀害。
自此之后,楚国便彻底分裂成了一江两国的局面。
据刘仁奎所述,这些秘闻也是刘景在卸甲归田后,从一位前楚退隐下来的宦人口中得知。据此人透露,黄、李二人篡权谋位之事虽然行得隐秘,不过后来还是被宫城内的一些老臣们传开了。
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刘景在知道真相后,也已经是无力回天。当年他击退蛮夷所带的十万兵甲,也因其欲避嫌朝党之争而自行遣散。毕竟,当时被李岱控制的玄烨帝,并没有、也不会下诏讨伐黄飚。
刘景暗自痛斥黄、李二人不忠不义的同时,也是恼悔不已。倘若他早些得知此事,必定会率十万部众狭胜平了那两个乱臣贼党。
忠于玄治帝的刘景自此便开始联系旧属,和一些前朝中的忠义老臣。试图有朝一日能铲除奸党,恢复皇室正统。
也因此,以扶持幼主、恢复楚国皇室正统为目标的成治会便应运而生。
刘仁奎在讲述这些事情时,显得毫不避讳,他甚至连成治会的组织架构及一些人的职位都毫无隐瞒地告诉了俞大少爷。
原来这成治会还是个不小的组织。其骨干成员上千人,遍及楚国各地。会内除了一些旧臣组成的长老席外,主要机构便是总堂及分堂。
成治会并没有明面上的第一领导者。虽然是刘景一手创建,不过即便在其未离世之前,他也只是以成治会长老及总堂堂主的身份自居。在成治会会众的心目中,似乎只有皇室正统的继位幼主,才是他们真正的领导者和精神领袖。
成治会共设有两处总堂——东堂和西堂。显而易见,负责东楚事宜的便是东堂,另一处便是西楚的西堂。
让俞天大为骇然的是,眼前正跟他缓声细叙的刘仁奎,竟然便是成治会西堂的堂主。而东堂堂主,却是东楚当今的丞相——左清明。
对于这个从未听闻的东楚丞相左清明,俞天自然是毫不关心。他此刻心中最大的疑虑便是:刘叔为什么要跟自己讲这些?他甚至连其在成治会中的身份,都不加隐藏的告诉了自己。
“难道刘叔这是想拉自己入会?”这厮禁不住暗忖道:“不过刘叔明明知道自己志不在此,他如此这般究竟是想做什么打算?”
俞大少爷正自思虑间,便见屋内正自说自话般侃谈的刘仁奎,陡然间话声一止!这老家伙似是欲作什么决断般,一言不发地凝神看向了俞天。
俞天此刻的面部表情略显惊愕。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接这老家伙的话茬?毕竟,让这厮打理茶馆、继任为青云寨少当家也就罢了。倘若刘叔果真想让他加入成治会,那他又该如何应对?
刘仁奎其实也没有等俞天接过话头的意思,这老家伙在凝神思忖了片刻后,便转身缓步踱到了屋内的一扇木窗前。
背手而立的刘仁奎有些惆怅地轻叹了口气。这老家伙似乎是看出了俞大少爷此刻的心思,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便见他缓声道:“青山,其实我并没有让你加入成治会的意思。之所以跟你讲这些,是有件事情,我想请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