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膳坊所在的庙街和落凤街相距并不远。约莫二十分钟左右,和刘仁奎并坐在马车轿厢内的俞天,便觉耳边渐渐“热闹”了起来。
刘仁奎一路上又是一言不发,这老家伙依旧习惯性地闭着双目,显出一副从容稳健的模样。
李作因为是跑着去落凤街找刘仁奎的,想必他此时已经落在了马车后面。这小子在宝膳坊应该也只是个跑腿打杂的仆役,俞大少爷一想到之前随刘仁奎上马车时,李作那“羡妒”的眼神,便觉得大为快意。
此时马车的速度已经慢将下来,外面的声音也越来越显嘈杂。叽叽喳喳、乒乒乓乓的各种声响,差不多将马车轱辘碾压地面发出的“嘎吱”“嘎吱”声淹没了大半。
俞天好奇地撩窗而望,庙街要比落凤街热闹的多,虽然俞大少爷不是第一次来庙街,不过这厮还是饶有兴致地打量了起来。
此刻虽近傍晚,但天色并不显暗。俞天发现,庙街两侧最热闹的就数茶楼、酒肆了。
透过一些酒楼的木质窗格,俞大少爷瞥见,几乎家家酒楼内都是人声鼎沸、火爆异常。这厮有些纳闷,按理说这小小的青州城虽属都城,城内人口也就几十万上下,怎么餐饮业会如此“发达”?难不成这青州城的人个个都是有钱的主,不愁吃穿?
一念至此,俞天便想起七婶之前好像跟他说过,青州城内居住的都是些皇室贵胄,只有城西的庙街才可以经营生意。这厮有些释然地想,估计青州城内的人要出去吃饭也只能来庙街,看来在庙街经营间饭馆还真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就不知道宝膳坊平时的生意怎么样?
俞大少爷正恍神寻思间,忽觉马车缓缓停了下来。这厮转眼一看,发现此时马车已经停在了宝膳坊楼前不远的地方。
宝膳坊是一座和两边店铺连成一片的三层木楼,木楼两侧的店铺都是些陈旧地一层建筑。从俞天所在的角度看上去,宝膳坊还有点“鹤立鸡群”的气派感。
俞天来此界的第二天便和七婶来过此地,这里是庙街最繁华的路段,宝膳坊也算得上是座“黄金旺铺”了。
俞大少爷曾听青云镖局账房的老吴提到过,以前宝膳坊两侧的店铺都是青云寨的产业。不过青云寨没落后,因为各种原因,现如今还属于青云寨的,就仅剩下中间的这座三层木楼了。
俞天看到,在宝膳坊的对面,的确有一间挂着“吴记茶馆”招牌的小店面。店面虽然也有个几百平方的样子,不过和对门的宝膳坊比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店面的“装修”档次,都不是一个级数的。
俞大少爷上次来宝膳坊时压根就没留意到此处还有间吴记茶馆。这厮心想:黄家此次到底想打什么主意?难道想仅凭这吴记茶馆生些是非,便能达到打压青云寨的目的?
此时的宝膳坊和吴记茶馆的门廊前都挤满了人。有些“诡异”的是,以往庙街最热闹的这一路段,此刻竟然显得稍稍有些“安静”,现场只有几人在附耳小声议论着什么。
俞大少爷知道宝膳坊和吴记茶馆门前聚集的这帮人都并非食客,想必应该都是些过来瞧热闹的街坊邻众。由于马车停靠的位置离宝膳坊稍稍有些远,这厮一时也分辨不出小声议论的几人都在谈些什么。
俞天正侧首观察间,便听身旁的刘仁奎出声招呼道:“青山,随我下去吧。”
刘仁奎话音响起的同时,俞大少爷便觉车身一轻。这厮转首后发现,这老家伙已经跃下了马车。
俞天赶忙起身,这厮刚钻出马车轿厢,便听见不远处有人大声道:“是刘大掌柜,刘大掌柜来了!”
俞天循声望去,只见宝膳坊门前的众人随着刚才的话音,都朝着马车所在的方向看了过来。
没过一会,人群中便响起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声音虽然不大,不过明显比之前人群中窃语的几人要高出几分贝,俞大少爷也是听了个真切。
“好端端的,你说吴掌柜这是寻得哪门子晦气?惹青云寨干什么?”
“你懂什么?吴掌柜定是受了黄家的指使,黄家和青云寨不对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李老爷子还真是好手段!虎头他们几个这次吃亏可不小。”
“哼!要怪就怪他们技不如人,十几个小伙子竟然被一个糟老头子给放趴下。就不知道里面的官差敢不敢动青云寨的二当家?”
众人并没有因为刘仁奎的突然到场变得噤若寒蝉,这些人反而都无所顾忌般地谈论了起来。俞天暗自唏嘘,想来青云寨在青州城的地位还真是不咋地。要不这些人在见到青云寨大当家现身后,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论起是非来。
俞天跟着刘仁奎向宝膳坊的门前行去,车夫李岩却并没有一起跟着过来。
这个叫李岩的老头跟刘仁奎还真是“绝配”。他除了驾驭马车时喊些号子外,甚少主动与人说话,一副桀骜难合的孤僻相。
李岩的岁数虽然明显长于刘仁奎,不过俞大少爷之前留意到,刘仁奎对其竟是直呼其名。俞天在青云镖局的这十来天也并未见闻过此人,想来这老家伙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