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武卫诸司等官,镇抚军民,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乐太平。”
明朝沿袭元朝利用和扶持佛教的政策,但与元朝只推崇萨迦一派的作法不同,而采取“多封众建。即对据有实力的佛教各派领袖人物都赐加封号。明朝共敕封过三大法王和五个王,史称“明封八王”。
明朝先后在藏区敕封过三大法王和五个王。
法王是僧官职位中的最高者。第一个法王是大宝法王,系三大法王之首,地位最高,封给楚布噶玛巴活佛。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噶玛噶举派的楚布噶玛巴德新协巴受永乐皇帝邀请到达南京,次年被封为大宝法王。大宝法王本系元朝给萨迦八思巴的封号,但此时噶玛噶举派势力超过了萨迦派,明朝就将此号封给楚布噶玛巴活佛。楚布噶玛巴活佛的几个门徒也被明朝封为大国师、国师等。
第二个法王是大乘法王,封给萨迦法王。萨迦派仍为一个有实力的教派。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该教派僧人贡噶扎西受皇帝邀请到达南京,明成祖封他为大乘法王,地位略低于大宝法王。第三个法王是大慈法王。
除三大法王外,明朝还将藏族地区一些政教首领敕封为王。王的地位次于法王而高于大国师、国师。明朝先后敕封了五个王。一是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封帕竹噶举派首领扎巴坚赞为阐化王。二是公元1407年(永乐五年)封朵甘灵藏(邓柯林葱)僧人著思巴儿监藏为赞善王。三是公元1407年封朵甘馆觉(今贡觉)僧人斡即南哥巴藏卜为护教王。四是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封直贡噶举派僧人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五是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封萨迦派僧人南渴列思巴为辅教王。上述五个王均领有封地,其承嗣须上报朝廷,由朝廷再次册封。这五个王,也都非常重视明朝给予的封号,行文中经常将这一“王”字置于其名字之前。
明朝通过分封以及袭职、替职和例贡等形式使藏族领袖们各自均直通于中央,从而与明朝建立直接的政治隶属关系。
但是,由于明朝政府军队西藏太仁慈了,所以西藏各地方有实权的家族们互相攻杀。为了彻底掌控西藏,他们往往需要明朝中央政府的武力支持,或者蒙古部落的武力支持。
这些喇嘛就是来寻求蒙古汗王的武力支持的,章项阳听了他们的话若有所思。
经过,长途跋涉,众人终于进了板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