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殷王朝> 第70章 登高望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登高望远(2 / 3)

鱼肉统统送到腹中,仍是摸摸肚皮,有些意味阑珊。

石匠继续前次他与骑象人说过的话题。

“你为何还是那么喜欢坐在象背上看人?你说说,坐那么高看人是不是看得更得更多些?”

石匠凑到骑象老翁身边,就蹲在地上,看着谨遵细嚼慢咽的老翁问道。

老翁就算是吃饭时也是正襟危坐,听过老翁的问话,放下手里的烤鱼,笑着回答道。

“看人不一定,看路一定。”

石匠嬉皮笑脸继续问。

“路上哪有那么多的好看的?”

老翁正襟危坐,如同教蒙学的私塾先生,慢条斯理道:“修行路上风光无限,顶峰风景独好。”

听到这个自己听过无数遍的回答,石匠老头有些兴致缺缺。

很快又无缘无故地恼怒得站起身,“登高望远登高望远,都是你们这些喜欢登山的家伙说的话,连修行路也被说成登高,还有什么不是登高,我偏偏就喜欢在泥坑里呆着,呆着呆着就呆出个第三境不行?”

石匠老头因为这点说法就生起起来,少女有些咂舌,在一旁看着石匠恼火地一脚踢散了火堆,再一脚踢向了自己的石像师父。

好在那一脚最终还是停在空中,老头收回脚的时候,笑容有些讪讪。

骑象老翁看着石匠老头孩子般的做法,只是摇摇头,继续吃着自己手里的烤鱼头。

在心底里说道。

虽然你石老头说那些待在泥坑不动弹的话,却也仍是被某人用“修行路上的负刀将士”来形容,虽然就连“骑象攀援”的老翁自己都觉得那句在某些层面流传偏广的评价,“负刀将士”怎么看都与面前的枯槁老头有些不符。

但也曾听说过这个看似老不正经的老头还有更加不讲理的时候,自己跑到临安城外最高峰,结果嫌弃山太高,说要把山削掉一半,说着就要拿起他平日收好的刻刀做那神仙之举。

最后被某人拦下的时候,还振振有词说,不能让世间修行之路越走越窄,走到最后只晓得登高,不知道脚踏实地求深求远。

却被那人戳破,“还不是你恐高?”老头还是不讲理,继续说自己的那套荒谬理论。最后被那人一巴掌拍到西子湖里,仍是不知悔改,只是再说起登高一事的时候,往往会避开那座宝儿楼不谈。

其实所谓高远深浅,只是修行之路在那人心目的显化,只是大多数人因为“登高望远”一句而下意识的想象,真实的修行路不是真实的路,也就不存在高低之分,但是像少年那样,把登台合道成修行登高之事也是常见的。

还有人把如海前行当做修行登高,扬帆远航当做登高,对于这种说法,只有石匠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会说“登高”一词用得不好,要换个别的说法吧。

老翁重新回到象背上,眼神晦涩地看了一眼,闷头不说话的石匠一眼,接着就跟在抚琴少女起起落落的身影继续北上。

老石匠过了很久才背起自己的师父石像,嘴里唱着一首从他一个北方来的朋友听过的一首山歌,回到之前的老好人的样子。

“……说着说着人来了,骑着驴,打着伞,歪着脑袋上戏台。”

老石匠望向北边的湛蓝无一物的天空,眼神明亮。

神情轻松。

……

临安城里,城里第二高的宝儿楼里,厨子站在宝儿楼楼主平日喜欢呆的窗边。

宝儿楼楼主不知去了哪里。

厨子却仍是像往日一样,到宝儿楼的二楼打扫打扫,收拾收拾。

这不是他的活儿,但是厨子喜欢。

就像他喜欢把自己偷偷做的调料给自己认识的一个石匠,没有多少理由,只是想那样做就那样做了。

他也跟那个石匠一样,不喜欢登高,倒不是因为恐高,只是因为自己走的太慢,怕同行的人嫌弃,所以就只是常常像这样站在窗口望一望,看一看临安城的风光就很好。

最让厨子看不腻的是不远处,比自己脚下的宝儿楼还要高的皇城里的那座小楼。

啧啧啧,那里的画画得真好,画上的门神可真是威风,比自己老家挂的门神还要威风好多倍。

厨子在窗子边上摆出“门神”的姿态,一手握剑,一手指点江山,大喝一声妖孽。

摆完之后,厨子才觉得有些傻,于是笑呵呵地挠着脑袋,走下二层楼。

对于乐天的厨子,登高只是为了看一看风景,临安城的风光可好看哩。

……

少年登高,既是为了登修行路上的顶峰,推开那扇门,也是为了登上高台,去见识见识就连夏何都向往的百花宴的奇观。

两者兼得,少年知道了高台上的那位花家老爷的良苦用心。

所以也就不急着登上高台上的台阶。

敛息,内观。

再见那条不可见的登高路。

那边的自己提起身外身,这边的自己提起清气和浊气。

两个自己同时迈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