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登高望远
北行路何等漫漫,青山改了又改,绿水换了又换,仍有山水相逢时,北行路上,从同一座城里出来的四人,除了晃晃悠悠用马车代步的邹齐明邹大纨绔外,其余三人皆是神仙大修行人之列。
骑象的鹤发老翁,抚琴的韶华姑娘,还有背着石像的枯槁老头,虽不是一路同行,却在山水间自有相逢片刻。
三人都是走走停停,只是停的时候见到的风光不同,时候不一,却仍在一处山坳处碰了面。
抚琴少女款款而行,背着石像的老头放下肩上的石像,一身粗布衣裳不嫌弃风尘,跑到旁边清澈见底的小溪里钓起两尾河鱼。
骑象的老翁呢?仍是坐在堪称庞然大物的大象身上,看着抚琴少女身后的瑶琴在山路间起起落落。又看着溪边的没了石像显得愈发枯槁不禁风吹的老头,被一条力气大了些的青鱼几乎要拽到溪里。
最后那抚琴少女走到两人一同歇脚的山坳时,老头正好从溪边回来,手里提着刚钓起来的两尾青鱼。一大一小,很明显。
老头举着自己手里青鱼,乐呵呵地向抚琴少女发出邀请。
少女只是略微沉思片刻,就将自己的瑶琴放在那尊石像旁边,提起华美的衣裙坐在瑶琴边上,没有抚琴一曲的意思,另外两人也没有要求。
闻君一曲,愁思婉转千时,不得善终。
说的就是在临安城甚至在大殷都赫赫有名的少女,只是江湖只有抚琴少女琴破百将的传说,却没有流传少女的来历故事,这番北行,骑象人和石匠才知道有艳名又有侠名的抚琴少女原来也是来自临安城里比宝儿楼还要高的小楼里。
这两人也是来自那里,只是相比那个少女,两人更早相识,也更早知道各自的底细,所以才在这条北行路上还能坐下好好聊一聊侃一侃。
虽然大多时候,都是石匠在说,骑象人只是笑着点头或者偶尔附和两句。
所以难得能遇见这个少女,二人都有些欢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歹人家姑娘还是在江湖某个颇有些威望的摘花榜单上留下美名。
石匠手脚颇为伶俐,跟他枯槁的面容很不同,不大一会儿,石匠就搭好一只火堆,然后对着少女呵呵笑道。
“烤鱼怎么样?”少女不说话,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火堆下边的两块手掌样的石头,石匠丝毫不在意,扭头去看骑象人,象背上的老翁也不在意,只是目光在石匠那座被石匠自己称作自己师父的石像多停留了一会儿,然后才点点头。
石匠还是那副乐天的模样,自顾自的鼓捣自己的小火堆,看着两条还活蹦乱跳地青鱼,又到一边处理好之后才放在火上烧烤起来。
跟之前钓鱼一样,整个过程中,石匠身边一直没有出现任何玄妙处,他不曾动用半分修为来做这些杂事,所以当石匠将两条鱼都料理好的时候,已经挨过了饭点。
好在三人都是修行人,所以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饥饿感觉,只是那个咽着口水摸着自己肚子的石匠老是在那里念叨肚子饿的石匠不会这样以为。
两尾火上鱼烤的金黄的时候,石匠才从怀里偷摸出什么调料,洒在上面,香味顿时升起,这下,就连抚琴少女都不得不多看两眼那两只烤鱼。
石匠却抱胸,摇头晃脑,又有些得意地说道。“不给不给,我好不容易从楼里的厨子那里讨来的好东西,不给你们,你们要是想要,自己跑去求去。”
抚琴少女这时才开口说了到了此地之后的第一句话。
“楼?是那座楼。”
石匠翻了个白眼,反问道。
“不然咧?”
抚琴少女听过,望向石匠的目光更加奇怪,石匠却还是那样一副得意洋洋坚决不撒手的神情。
又过了半晌,石匠贼兮兮地将那只小一点的青鱼递给少女,将那只大一点的青鱼分作首尾两段,鱼尾和鱼腹留给自己,鱼头伸出递给还端坐在象背上的老翁。
骑象的老翁不急也不恼,还是轻描淡写,从象背上“走”下来。
有小象凭空而来,在那头大象身上排排站好,站成一阶阶台阶,老翁踩着小象走下大象,这是神通。
老翁接过石匠递来的鱼头,坐在不知何时一齐跟着老翁下来的象牙椅上,将鱼头再分作左右两半,将一半挥手送到身后大象嘴里,将另外一半撕下鱼肉放到自己口中。这里的一切都不用老翁自己动手,自有清风切鱼,自有小象摇首,皆是神通。
石匠在一边不屑:“哼,老讲究。”捧着自己的鱼吃得吧嗒响。
抚琴少女看着截然不同的两人,一人不舍得半分修为,处处亲力亲为,乐在其中。另外一人却是处处尽显神通,还是乐在其中。
少女有些不懂为何这样的两人还能如此和平共处,甚至还能做一对……朋友。
少女想不通,却也不执着,因为知道自己与两人不是同路人,自己看的更高,要做的事在更远处。抚琴少女素手撕下鱼肉,送入口中。
那边的枯槁老头早就把他那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