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江来说,花荣这样的人显然是放在近卫军指挥官的位置比放在一线野战指挥官的位置更有价值。
其次,花荣的位置是宋江平衡梁山内部各个小团体的深思熟虑之举。
青州--清风山集团是宋江的起家部队,在职务分配时,宋江也这个集团的人员予以了重用,例如把秦明放进五虎将、把本领并不高强的黄信摆在小彪将第一。
八骠骑成分复杂,徐宁、索超、张清是投降军官、杨志是三山集团核心、史进因为和鲁智深的关系明显倾向三山集团、朱仝是宋江亲信,穆弘在书中没有任何抢眼的武力表现,身为一个土豪也看不出有指挥骑兵的经验,被硬塞进八骠骑里面,宋江掺沙子的目的非常明显。
宋江把花荣放在八骠骑之首,是为了镇住背景复杂的八骠骑。
因为花荣的资历在八骠骑里最老,武艺不输任何一人,弓箭也能压服暗器达人张清,作为压服八骠骑小团体的人选自然毫无压力。
最后,花荣坐八骠骑之首也是因为他的地位。
花荣未被列入五虎将,不是因为他的地位不够高,而是因为他的实际地位高于五虎将。
梁山泊好汉的排位高低,与其本领和实际地位的高低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以卢俊义为例,虽然高居第二位且武艺首屈一指,在梁山上实际威望、地位都非常低,只是个品牌代言人和高级打手的角色。
花荣作为宋江最信得过的亲信、梁山集团后期核心成员,未列入五虎将才更合逻辑。
为什么说花荣是梁山集团后期核心成员?
花荣率领青州--清风山集团上梁山时身份就是宋江代言人,而他也不失时机地在刚上山时就露了一手射雁的绝技,为自己挣得了第五把交椅,也为宋江集团挣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宋江上山后,在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四个大头领以外,聚义厅左边一带是林冲为首的晁盖旧人共九条好汉,右边一带是花荣为首的宋江集团二十七条好汉,此时花荣俨然就是宋江集团的副首领(顺便说一下,宋江初上山就故意提议如此排座次,显示自己的人是晁盖的三倍,实际上是对晁盖的变相秀肌肉)。
晁盖死后,此后直到石碣天书排座次,花荣才退到了第九位、八骠骑之首的职务,一方面是为了给关胜、呼延灼等上山不久却很有地位的朝廷将领腾出位置,一方面也是宋江使用的一种史上常见的政治平衡术,即自己的亲信未必排位很高,但地位并不低、实权也并不小。
到了排座次时,梁山集团表面上的核心成员是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四巨头,但卢俊义在梁山实际地位不高且宋江对他也并不放心,不时加以打压,根本算不上核心成员,而公孙胜站队时走位飘忽、经常中途脱队也让宋江对他不能彻底放心;所以此时梁山集团实际上的核心成员是宋江、吴用、花荣铁三角,其中吴用是谋主,花荣则身兼近卫军指挥官、宋江在军官团里的眼线、青州--清风山集团首领三职,极为重要。
花荣也对自己的角色了解得很清楚,知道集团核心成员也没必要和一线指挥官争一日之长短,所以从不争座次或者争功。
而宋江死后,花荣和吴用一起在宋江墓前自缢,并非作者随意为之,而是以此来标示梁山集团核心成员的末路。
总而言之,为花荣未列入五虎将是由其宋江近卫军指挥官的定位、宋江平衡各个小团体势力的布局、以及花荣梁山集团核心成员的地位决定的,不仅不能说不公平,反而应该说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花荣遇到宋江是将遇良主么?
显然,至少在花荣看来是的!
梁山征讨方腊班师后不久宋江被赐死,在应天府为官的花荣居然抛下家人,来到宋江坟前自缢相殉,由此可知,花荣对宋江是生死相随,不认宋江为良主做不到这程度。
花荣出身功臣之家,武艺高强,靠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却遭到无德无才的小人压制。
刘高明知宋江与花荣相识还是要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惜与花荣翻脸坚持把宋江当作所谓的“郓城虎张三”押解到青州城里,一方面是为了标榜自己剿匪政绩,另一方面更是意排挤花荣,甚至是干掉花荣。
在花荣的周围,文官是这样,武将也好不到哪里去。
武功稀松平常,缺乏战斗力的黄信居然可以大言不惭地以“镇三山”自居,难道不知道真正的镇三山是花荣么?
正因为知道,所以,连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都还在怀疑刘高对花荣的指控的情况下,黄信却主动与刘高联手陷害花荣,目的就是为了剪除花荣,让自己可以继续恬不知耻地作秀。
这就是花荣所在的青州,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家一起互相倾轧。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宋江能够成功地赚取秦明,其实宋江的计策不见得有多高明,试问秦明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上山当强盗,为什么会不顾自己的家人,有什么必要滥杀无辜,慕容彦达想不到吗?
与其说是